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周有光张允和:曲终人不散 白首不相离

发稿时间:2017-01-14 14:55:14 来源: 广州日报 中国青年网

本文刊发于广州日报2012年2月18日

  周有光、张允和夫妇文集陆续出版展现其学术成就和情感点滴

  日前,中央编译出版社举行了周有光、张允和先生文集座谈会。出席座谈会的有周有光先生之子周晓平,周有光侄女毛晓园等。张允和被称为“中国最后的闺秀”,周有光则是“汉语拼音之父”。伉俪二人的文集共同出版,又是文坛一则美谈。

  记者获悉,张允和文集《浪花集》和《曲终人不散》已经和读者见面,周有光的文集预计出版3本,很快上市。两人的文集体现了他们的人生价值和学术成就,更有情感点滴。在新书出版之际,记者采访了出版社的相关编辑,通过两人的文集,感受张允和、周有光的姻缘传奇。

  名门世家文坛佳话

  2012年1月13日是周有光先生107岁的生日,中央编译出版社和龑社长表示:“要把中国真正有价值的,反映我们民族优秀文化的图书展现给我们的读者,发扬光大,传承下去,包括周先生对现代文化的总结,对汉语拼音的贡献和张先生对文化、艺术的研究、积淀。”

  周有光不仅是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还是一位经济学家。更令人称道的是他的传奇婚恋,其夫人张允和出自江南名门。两人相爱相伴70年,直至2002年,93岁的张允和先丈夫而去。两人文集的出版,成为文坛津津乐道的话题。

  张允和的父亲张吉友除了拥有万顷良田,还热心于结交蔡元培等教育界名流,投资教育事业。后来,他的二女儿张允和嫁给了周有光,三女儿张兆和则嫁给了沈从文。

  张允和曾经是胡适做校长的中国公学学校的学生会主席,家里十个兄弟姐妹中,她虽然身材最为瘦小却风趣好动。张允和16岁时,暑假里到周有光家玩时认识了周有光,那时他在大学里念书,而张允和正读初中三年级。之后周有光就总去找她,希望能够赢得她的芳心。张允和却总是躲着这个痴情的男孩,周有光只能失望而归,张允和因此得了一个“温柔的防浪石堤”的绰号。

  当他们终于开始了甜蜜的爱情长征时,由于周有光在杭州教书三年,张允和从光华大学借读到杭州的之江大学,与周有光也就靠得更近了。周末,他们相约在西湖的花前月下,心中充满了甜蜜,却怎么也鼓不起手牵手并肩走的勇气。1933年,两个满脑子新思想的年轻人终于举行了婚礼。婚礼新式而简单,来的人却非常多。结婚一周年的那一天,允和生下了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小平,接着小平又有了妹妹,一家人的生活平静安详。然而不久后,抗日战争爆发了,张允和与周有光带着两个孩子开始大逃亡的艰难岁月。六岁的女儿小禾不幸病死,儿子小平又被流弹打中,差一点丧命。

  周有光:原名周耀平。生于中国江苏常州,中国语言学家、文字学家,通晓汉、英、法、日四种语言。青年和中年时期主要从事经济、金融工作,做过经济学教授,1955年,他的学术方向改变,开始专职从事语言文字研究,曾参加并主持拟定《汉语拼音方案》(1958年公布),几十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国的语文改革。

  张允和:(1909年7月~2002年8月) 安徽合肥人,长于苏州。著名的“张家四姐妹”中的“二姐”。毕业于上海光华大学历史系,曾为高中历史老师、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教材编辑。晚年致力于写作,著有《最后的闺秀》、《昆曲日记》等书,并续办家庭刊物《水》杂志。

责任编辑:海竹
返回首页>>
最新推荐
时搜热点
热点推荐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移动版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人才招聘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Youth.cn. 请发送qnb至10658000 订阅手机青年报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1020872号-17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