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健油画作品《南京大屠杀》
今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尤其当自己的生日和民族的悲惨记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我曾经不止一次与学生说过,中国人是杀不完的。当你制造了大屠杀以后,新的生命又诞生了,这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永恒力量。
1937年的今天,南京!南京!从此这个日子就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的记忆深处。那个特殊的时空里所发生的一切,从此嵌入一个民族的历史叙事中。但今天的我们,如何面对年轻一代叙述这样的民族历史,特别是对于在奥特曼中长大的年轻一代来说,还真的是一个现实的问题。
近日看到一个帖子,说的是一个父亲,面对“00”后读初中的儿子,不知道如何讲述这段历史的困惑。因为在孩子的成长中,看的是日本的动画,吃的是日本的料理。甚至国外的游历也是关于日本山水的记忆。相信很多父亲,尤其是在城市中的父亲,当面对这样一个环境中成长的孩子,确实不知道如何叙述,叙述近80年前发生的这样一段真实的历史。
作为一个父亲,我也是身有同感。但我作为一个学历史出生的父亲,又在南京这座历史名城读过书,对于这段历史的熟悉,使我还能够面对孩子越来越多的疑问,还能够耐心回答出孩子的困惑。为什么我们经常要今天的日本人,为爷爷那一代发生的战争,向另外一个民族道歉?
孩子们不解的,我们的父母们能够说清吗?今天,我们如何叙述昨天的历史?特别是叙述关于近80年前发生的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不仅困惑了无数向孩子叙说历史的家长,甚至也困惑了学校讲授历史课的老师们。因为出生成长在改革开放以后的新世代,特别是生活在城市家庭的“95后”,“00后”,他们成长的环境与祖辈们已经完全不同。西方文化,尤其是日本文化几乎陪伴了他们孤独的日子。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下形成的对日本文化的认知,确实使得父亲难以像抗日神剧中那样痛快淋漓抗击日本的侵略。确实无法叙述,叙述一百年多年来,一个古老文明的国家,为什么无法面对日本这样一个近邻的挑战。以致一次次发生了像南京大屠杀这样的惨剧。
特别是我们学校的历史教育,应该如何告诉学生,今天的我们,为什么还要继续讲起这段历史。我们的社会,也要思考如何面对新一代的受众,如何讲好这段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