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学生吐槽校企诉苦 职校生实习缘何三方不满

发稿时间:2016-10-14 09:49:09 来源: 工人日报 中国青年网

  学生学校企业都在诉苦

  记者进一步调查发现,关于实习,抱怨的不仅仅是职校学生。

  沈阳一家机械加工厂人事工作人员李东宇告诉记者,并不是不愿提供岗位接收学生实习,主要是很多职业学校教授的内容与我们企业最新的技术标准脱节,导致学生到企业后完全上不了岗,反倒成了企业的负担。“我们经常会拒绝一些职业学校的实习请求。企业肯定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如果职业学校培养的人才质量过硬,我们还是十分欢迎的”。

  徐工(辽宁)机械有限公司工作人员陈冬飞告诉记者,他们集团很欢迎职业学校学生来实习,同时也会从里面挑一些拔尖的人才聘为正式员工。但是企业员工正常的工作状态就是高强度、加班,可一些实习生抱怨工作苦累,请假早退。“不能因为他们是实习生就区别对待,企业考核的是他们是否能够胜任工作岗位,而不是吃不了苦、加不了班,这些会让企业面对实习学生时说‘不’”。

  “剃头挑子一头热,学校积极联系,企业不太情愿”,沈阳市一所高职学校的老师杨晓蕊坦言,帮助学生找到专业对口的实习企业十分不容易。

  杨晓蕊说,早些年,学校采取“放羊式”自主实习的方式,结果发现很多学生没有实习,直接找亲戚单位在实习报告上盖章了事。于是,学校开始与一些企业合作,让学生到指定企业去实习,结果,实习企业的环境往往很难让学生满意。

  杨晓蕊给记者举了个例子。比如,汽修专业学生对口的实习企业就是4S店或者汽车修理厂,可一个班就30多人,有的学校一个专业上百人,上哪找那么大的4S店接纳?1家店最多能接纳5~6个学生,实习单位越多,派出的老师也就越多,根本没有那么多老师去管理。“为了让所有的学生实习,只能去找一些生产制造类企业”。

  郭辉负责实习对接工作,由于所在学校是一家普通的中职学校,竞争力不足。“好一点的学校,企业都主动向学校要实习生,我到处去找企业,可愿意给我提供实习岗位的企业太少了” 。

  关键是建立产教融合体系

  职业、技能院校的学生进入企业实习,是当前职业教育“校企结合”的题中应有之义。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研究员姜大源说,在德国,职校生仅有30%的时间在校学习理论,70%的时间在企业里的“企业教育中心”实习。企业教育中心与学生签订的是教育合同,而不是劳动用工合同,学生的实习教学和企业正常的生产运转是分离的,这也避免了廉价用工、专业不对口等问题。

  然而,在国内的校企合作中,记者调查发现,很多学校只想着把学生送出去,企业只想着把人招进来,至于学生的专业与企业提供的岗位是否匹配,并不在学校与企业的考虑范围之内。

  辽宁教育研究院副院长高鸿认为,职校生实习质量不高,关键还在于产教融合体系尚未建立起来。企业需求什么岗位上的人才,职业教育院校就培养哪一类人才。结合市场导向,注重学生实践技能,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因此,只有建立长效机制,才能让职业院校和企业形成一种“双赢”的模式。

  姜大源称,职业教育是一种“跨界的教育”,主体应该是“学校+企业”。政府要牵线搭桥,给校企合作提供平台。不仅如此,什么样的企业有资格进行职校生实习教育;企业在成为职校实习基地后,可以获得什么样的荣誉,税收享受什么样的优惠政策,政府会主动为企业做什么,一系列问题都应该有严格明确的法律规定。(记者 刘旭)

原标题:学生吐槽校企诉苦 职校生实习,缘何三方诉苦?
责任编辑:魏林甫
返回首页>>
首页 |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尾页 
最新推荐
时搜热点
热点推荐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移动版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人才招聘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Youth.cn. 请发送qnb至10658000 订阅手机青年报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1020872号-17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