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家庭教育促进法实施,家长如何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成才观?

发稿时间:2025-06-18 16:10:00 作者:李华锡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北京6月18日电(记者 李华锡)成才观,是关于人才成长的核心价值判断,对人才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强调将个人发展与国家需求相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第十六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针对不同年龄段未成年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开展家庭教育,帮助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成才观。

  那么,什么是正确的成才观?有哪些表现和特点?家长又该如何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成才观?为此,中国青年网记者专访了青岛农业大学学生心理发展指导中心主任、副教授,中国心理学会注册心理师、注册督导师张利萍,为家长支招。

  家长要树立价值多元思维,以开放心态对待孩子成长成才

  什么是成才观?张利萍表示,成才观指的是对人才价值的理解,主要表现在人才价值取向、对人才的期望和要求,以及人才培养途径三个方面。

  她认为,“什么是成功,如何成才”,可能每个人的答案都不一样。但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向来是人才评价的基本标准。“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是当前我国人才强国战略的指导思想。

  张利萍表示,家长要在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中,树立价值多元思维,以更开放的心态对待孩子的成长和成才,培养更加具有适应能力、生活更加幸福、能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人才。

  “作为家长,首先要尊重人才价值的多样性。”张利萍说,“价值”从本质意义上讲,是指客体对于主体表现出来的积极意义和有用性。现代社会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工作岗位和价值实现平台。

  成就事业、创造财富是实现社会价值,保家卫国、挺身而出是实现社会价值,以一技之长做好生产经营是实现社会价值,好好生活、保护家人是实现社会价值,传递温暖、丰富社会文化也是实现社会价值。

  她说,作为家长,要改变传统以“高智能”和“高成就”为主要内容的人才观念,树立人才价值多样性的理念,更加重视个体内在评价标准,以更宽阔的胸襟看待和接纳孩子的学业发展和职业发展。

  “其次,家长要尊重孩子的独特性。”张利萍表示,对于每一个个体而言,成才的道路都是不同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和梦想。因此,家长要尊重孩子成长成才的规律,以孩子的性格、兴趣和能力等主体因素为基准点,形成合理的期望目标和具体要求。

  此外,她认为家长要重视内在成长,拓展成才路径。“这要求父母更加重视孩子的道德品格、心理素养、可迁移技能的培养,同时,积极寻找成长和成才的路径。”

  成才观对孩子成长甚至家庭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成才观对孩子和家庭有哪些影响?张利萍表示,成才观影响家庭教育的动机和行为,进而影响亲子关系以及孩子的心理健康、学业表现和一生发展。从家庭教育的角度讲,一个以外在评价标准(主要指物质财富、社会地位)衡量孩子是否成才的家庭,可能会产生更多亲子冲突。

  她认为,家庭内部“价值条件化”的存在,也使得家庭成员信任感降低,自尊受损,感到精神上的痛苦和压抑。而一个秉持重视个体内在需求、兼顾内外评价标准的成才观的家庭,能够给予孩子足够的自主发展空间,激发孩子的优势潜能,从而帮助孩子形成开放、豁达、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也会对孩子的学业表现和职业选择有所帮助。

  “当前,无论是家庭、社会,还是学校层面,都存在一些错误的成才观,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不良的社会现象。”张利萍说。

  误区之一是家长对成才标准的看法较为片面。有的家长主要以外在评价标准衡量孩子优秀与否,如学业成绩、升学层次、体型外貌、工作条件、薪酬财富等,而忽视个体内在需求、品德发展、幸福感和获得感、社会贡献等因素。

  误区之二是家长对成才途径的认识较为单一。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获得高学历是成才的唯一途径,教育行为压抑孩子的愿望,脱离孩子的兴趣,超出孩子的能力,以“考上好大学”“找到好工作”为最终人生目标。

  误区之三是家长忽视成长成才的客观规律。有的家长过分夸大教育竞争,造成教育焦虑、过度竞争,使孩子感受到巨大的压力。有的家长则采取“不加干预,静待花开”的做法,孩子由于缺少指导,在人生道路上茫然无措。

  孩子成才观的形成受家庭教育影响,家长要悉心教导

  家长该如何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张利萍建议,家长要树立人的全面发展理念,尊重个体发展的多样性。家庭教育要关注到孩子发展的德、智、体、美、劳等不同方面,可以借鉴多元智能理论,择其优而培养。

  面对孩子存在差异的现实,她建议家长要尊重孩子成长的规律,注意不要过早、过度教育,切忌揠苗助长。家长要区分自己与孩子的边界,尤其是当双方意见不一致时,可以试着把双方的个性特点、发展愿望、资源和优势等一一列出,更加清晰地认识孩子的成长道路,而不是一味地把自己没有实现的理想强加给孩子去实现。

  “要促进孩子关于成才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行动的能力。”张利萍还建议家长要创造条件促使孩子体验不同的职业,锻炼多种职业能力。让孩子发现自己的职业兴趣和倾向,保持对世界的探索精神。通过以上途径,促进个体自我统一性的完成。

责任编辑:刘雅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