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湖北宜昌:践行“税护长江” 守护“碧水东流”

发稿时间:2024-06-03 14:17: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宜昌6月3日电(记者 潘佳秀子 通讯员 刁浩然 文宏旭 李浩)近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社会工作局、国家税务总局税收宣传中心指导的“聚力向新——‘看税收走基层’”网评品牌活动来到湖北宜昌。长江湖北宜昌猇亭段灯塔广场,昔日脏乱的货场变成了风景宜人的网红打卡地。广场周围摆放的废旧化工机器和治污复绿展板,记录着国内精细磷化工行业龙头——兴发集团“关改搬转”的绿色蝶变。

  在此过程中,税收红利缓解了企业破解“化工围江”难题的资金压力,增添了绿色发展动力。当地税务部门深入践行湖北省税务系统“税护长江”系列服务举措,用好税收杠杆,推动绿色发展。

  税企共绘产业“绿色之美”

  走进兴发集团宜昌新材料产业园园区,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放眼望去,一江碧水绿两岸,近旁约1公里长的沿江景观带,已融入产业园内,宛如公园。

兴发集团宜昌新材料产业园内长江沿江岸线。

  经济利益让路长江大保护。过去6年,兴发集团全面推动“关停、转型、搬迁、治污、复绿”五大工程,封堵产业园全部直排口,果断关闭搬迁了临江的生产装置,投资修复沿江拆除腾退的900米岸线,实现生产岸线向生态岸线的美丽蜕变。

兴发集团宜昌新材料产业园堵住的排污口。

  “关闭搬迁生产线,我们全力投入、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其中,国家推行的一系列普惠性税收政策帮了大忙。”兴发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税费负担的“减法”,换来企业转型的“加法”。

  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对于长江大保护这张“考卷”,当地税务部门积极践行“税护长江”工程,全面梳理对企业转型发展有利的税收优惠政策,用绿色税制撬动沿江化工产业绿色转型,形成“清澈的产值”和“可持续的税收”。

  税收添力科技“向新而进”

  解决关键核心技术难题,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在湖北,现有化工企业超过1000家,仅宜昌、荆州、荆门、恩施区域,磷化工产业就超过3000亿元。湖北省人民政府于2021年12月批准在宜昌市猇亭区建设湖北三峡实验室,实验室由湖北兴发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牵头,联合国内知名大学开展技术攻关,推进绿色化工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化。

  “聚力向新——‘看税收走基层’”网评品牌活动走访团来到湖北三峡实验室。

  “三峡实验室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研发超高纯湿电子化学品,主要是在大规模集成电路、半导体等微电子工业中,用于芯片制造的清洗和蚀刻。”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湖北三峡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李少平介绍,芯片制造有数百道工序,需要重复进行光刻、显影、蚀刻、薄膜等工艺,每一道工序结束后,都会用到大量的湿电子化学品。在过去,像超高纯电子级磷酸、电子级蚀刻液等关键材料,几乎完全依赖进口。

  通过技术攻关,三峡实验室用了不到两年时间便在国内首次掌握了蚀刻液产品的核心技术,研发成果在兴发集团实现了产业转化,磷酸纯度从“6个9”提升到“9个9”,能够大规模生产出媲美国外的超高纯度电子磷酸试剂。

三峡实验室研发产品黑磷。

  为确保实验成果切实享受到税收政策红利,当地税务部门组建的“猇管家”税收服务团队,为湖北三峡实验室提供全周期“管家式”服务,靠前解决各类涉税问题。通过设立“并肩办公日”,通过面对面、前移式涉税业务对接,帮助实验室准确享受技术转让免征增值税等税收优惠。

  税务发挥职能“高效办事”

  从“化工围江”到“江豚逐浪”,从“长江大保护”到“发展高颜值”,长江胜景映衬时代之美,折射发展之兴。税务部门作为绿色转型的见证者、受益者、参与者、推动者,一路破浪向前,引导地方经济产业向“绿”而行。

  为护绿一江碧水东流,当地税务部门发挥和拓展提升税收职能作用,以“绿色税制”守护“江河安澜”,坚持“绿色担当”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参与编制《关于支持长江沿线化工行业转型升级发展的税收路径指引》,实施定点帮扶机制与“乐企通”项目提升企业开票效率,成立“猇管家”团队支持企业绿色转型与升级,主动帮助企业第一时间享受政策红利,有效缓解了企业搬迁、技术升级等资金难题。深入实施“补链助企”项目,建立“重点监控+智数抓取+信息共享”补链强链机制,主动帮助企业对接购销,助力地方发展有机硅新材料产业链闭环,并通过税收共治机制加强绿色税源建设,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宜昌市猇亭区税务局工作人员介绍猇亭税务特色服务品牌“猇管家”。

  宜昌市猇亭区税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身处长江大保护立规之地,必将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税务实践新篇章作出更多贡献!

责任编辑:张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