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专家学者相聚北京共商涉外法律服务高质量发展

发稿时间:2023-12-08 17:41: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北京12月8日电(记者 张亚云)近年来,中国涉外法律服务业发展迅速,为维护我国公民和企业在海外正当权益发挥了重要作用。司法部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涉外律师1.2万人,我国律师事务所在35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180家分支机构。与2018年相比,我国律师事务所境外分支机构数量增长了47.5%。

  “积极发展涉外法律服务,培育国际一流律师事务所”座谈会。主办方供图

  在推进涉外法治建设的时代背景下,涉外法律服务如何进一步发展,如何培育和建设国际一流律师事务所,成为行业和多方共同关注的问题。12月7日,由中国政法大学律师法学研究中心主办的“积极发展涉外法律服务,培育国际一流律师事务所”座谈会在京举办,二十余位律师法学专家学者分享了各自在提供涉外法律服务方面的做法与经验,探讨如何以行业建设推动涉外法律服务高质量发展。

  以高质量的规模化提升涉外法律服务的能力

  如何延展涉外法律服务的触角,律师事务所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近年来,律师事务所规模化不断加速,大型律所持续涌现。会上,一些从业多年的资深律师就如何开展规模化建设分享了不同的观点。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王进喜认为,律师事务所规模化便于形成专业人力。他认为,显著的规模和营收是国际一流律师事务所的重要特征。国际一流律师事务所通常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大量律师和办公室,能够为委托人提供全方位的法律咨询和解决方案。

  泰和泰律师事务所管委会委员沈志君提出律师事务所高质量规模化的观点。他介绍,从国际经验上来看,很多耳熟能详的海外一流律师事务所,都经历过高质量的规模化发展之路。律师事务所规模化的边界是由自身的管理能力和水平决定的,高质量的规模化可以促进律师事务所的发展。

  但他同样强调,高质量规模化背后最本质的核心是律师事务所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的提升。“律所并不是规模越大越好,分支机构越多越好,高质量的规模化可以促进律所的发展,但与管理能力不匹配的规模化,只会给律所发展带来困扰甚至灾难。”

  在浙江泰杭律师事务所主任汪政看来,律师事务所的国际化与规模化二者之间并没有直接或必然的关系。浙江是我国民营经济大省,汪政结合自己携手浙江企业“走出去”的经验分享道,律师事务所规模化发展的重点在于专注的涉外业务领域及获得国际化的资源优势和整合资源的能力。

  汪政进一步提出,并不只有大型或巨型律师事务所才能走向国际化,大型律师事务所真正从事涉外法律服务的也是几个人到几十人的团队,中小型律师事务所同样可以实现国际化乃至全球化的布局和战略发展。“目前我国90%以下的律师事务所都是100名律师以下的中小型律师事务所。”汪政介绍。

  以法律科技成长赋能涉外法律服务行稳致远

  近年来,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数智化技术迅猛发展深刻地影响了包括律师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的发展,法律科技的快速发展为中国律师事务所国际化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会上,一些专家就运用信息技术赋能律师行业发展的实践和感受进行了分享。

  汪政认为,律师事务所的数智化不仅指法律服务和管理的数字化,还包括法律人工智能在未来国际化法律服务中的应用和拓展。“尤其是语言大模型的快速迭代发展,为法律服务的人工智能应用提供了技术基础和创新动力,法律科技在未来多语种和跨司法区域法律服务市场将崭露头角。”

  中国政法大学仲裁研究院研究员周蔚表示,法律科技为中国律师事务所国际化提供了重要的机遇和支持。“法律科技可以帮助律师事务所实现业务流程的自动化和数字化,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人力成本。”

  沈志君则提出,虽然律师事务所在数智化建设上的投入呈现前所未有的快速增长趋势,但并没有发现绝对优势的领先者。因此,他更为强调律师和行业要有拥抱数字化能力。“新系统、新技术的迭代层出不穷,面对新技术,敢于接受和善于接受,是一种永恒的能力。”

  “国际一流律师事务所通常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要不断探索新的法律服务模式和技术手段,以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王进喜表示。

  中国法学会律师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王进喜。主办方供图

  锤炼发展“内功”,助力企业和公民“走出去”

  “什么样的律师事务所是国际一流律师事务所,如何培育和建设国际一流律师事务所,律师法如何与这一要求相向而行?”从事律师事务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多年,王进喜结合规模、营收、人力、产品、治理、技术、文化和责任等不同角度的指标,给出了自己对律师事务所锤炼“内功”的理解。

  “律师事务所的立足根本仍然是专业性。”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常务副主任刘森结合了该所多年“走出去”的经验谈道,涉外法律业务纷繁复杂,涉及面极为广泛,要始终坚持提供涉外法律服务过程中的专业性,在该基础上通过对域外法律制度的精准理解,做出精准的法律建议。

  盈科律师事务所海外直营机构秘书处秘书长张宏则从律师个体的角度阐释了自己对“内功”修炼的解释。他说,从事涉外法律服务,对律师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要对政治和经济要有深刻的理解和洞察力,要熟练掌握一门外语作为工作语言,要在某一专业领域有非常丰富的经验、要文化贯通。

  “积极发展涉外法律服务,培育国际一流律师事务所”座谈会。主办方供图

  “凭借其独特的中西交汇的国际市场和法律环境,港澳律师架起了内地与国际法律界的桥梁,为内地律师拓展广阔的国际网络提供了支持。”广东卓建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陈植锋将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发展视为难得的机遇。

  陈植锋说,深圳律师携手合作港澳律师,发挥大湾区律师的国际法律服务优势,有助于推动中国法律服务“走出去”,加速提升了内地律师提供国际法律服务的能力,为内地律师带来了更广泛的海外资源和国际市场。

  律师事务所身处涉外法律服务的前沿和涉外法律服务的第一梯队,是维护中国公民和企业合法权益的直接力量。本次会上,律师事务所应该通过加强自身建设和锤炼“内功”成为不少与会嘉宾的共识。

责任编辑:任洁
首页 | 上一页 1 下一页 |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