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青年有为|贾康乐:“鸡司令”带富众乡亲

发稿时间:2023-07-17 17:13: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在西安市鄠邑区涝店街道谭贾滩村,“鸡司令”贾康乐称得上家喻户晓。

  原因何在?他从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专业毕业后,这个曾经的“高材生”,拿上鸡饲料就进了鸡舍,在家乡开启了一段“养鸡之旅”。

  “喝了那么多墨水回来养鸡?”“这不是‘高射炮打蚊子’嘛”……乡亲们感到困惑,养鸡有什么好,自己养了一辈子鸡也没因此脱贫致富,养鸡怎么就让这个“高材生”“五迷三道”了?

  顶住质疑和压力,贾康乐结合自身专业知识和家乡农业资源,努力推进标准化智能化种鸡养殖,创建了年存栏蛋鸡超15万羽的智能化鸡舍,成为远近闻名的大学生“鸡司令”。

985毕业后返乡养鸡

  起初,听到儿子要带着“新理念、新技术”返乡养鸡,贾康乐的母亲说什么也不干。

  “第一,从小到大培养你读书不是为了让你回来养鸡;第二,就算养,你也比不过我。养鸡的经验本事我们还能没你厉害吗?”养了半辈子鸡的母亲不想让贾康乐走他们的老路,执意让他找个“正经工作”。

  “我有时也会问自己,是不是选错了路?”虽然大学是学农学的,但养鸡肯定还比不上父母几十年的经验,面对家人的否定,贾康乐的心里也没底。

  那时,贾康乐家的养鸡生意并不乐观。

  “鸡舍简陋、设备陈旧落后、饲喂取蛋全靠人工,这样不仅效率低下还得花费更多的人工成本,而且这种简陋的半封闭式鸡舍,人员流动和各种鸟类随意进出,疫病防控也很难做到位,因此我家的鸡场年年在伏天出现死鸡和季节交替疾病难防控的情况。”家庭作坊式的经营模式,技术落后、抗风险能力差,贾康乐还在农大读书时,就对于养殖业的发展趋势有过思考,在他看来,人力成本逐渐走高的背景下,创新技术、实现自动化管理是养殖业的必由之路。

  “一方面,为了不让父亲打拼半生的心血就此终结;另一方面,养鸡和我的专业对口,经过几年在学校的理论学习,我觉得我们家的鸡舍‘命不该绝’,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于是,贾康乐便彻底扎根在农村,成了鸡群中的“领导”。

学有所用,带动更多乡亲致富

  为了解决“家里鸡场经常出现死鸡、病鸡,造成大量损失”的问题,贾康乐决定引进更加先进的饲养设备,翻新养鸡场。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贾康乐向家人建议改善养殖环境时,遭到了家人的强烈反对。在他们看来,“养鸡就只管养鸡,钱得一点一点挣,一下子投资这么多的钱去搞这么多花里胡哨的设备,纯粹是乱花钱。”

  为了说服父母,贾康乐借着旅游的名义,将父亲“骗”到了山东,专门去看几家规模化经营的现代养鸡场。看着眼前一排排全自动化管理的鸡舍,明亮洁净、规模可观,自己家的“小作坊”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养了几十年鸡的父亲沉默了。在被深深震撼的同时,他的心底开始动摇——要不让儿子回来试试?

  眼看父亲松了口,贾康乐便对养鸡场的设备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造。

  改造后,鸡舍换上了自动的喂料、喂水系统,自动的取蛋设备,极大提高了原养鸡场的养殖效率。一年下来,贾康乐的实绩让父亲不得不竖起大拇指。改造后第一年,鸡场的营收比上一年翻了几番。

  在改造鸡舍的过程中,贾康乐心中也慢慢规划着一幅蓝图。第一,要从“鸡贩子”转变成一家真正的养殖公司;第二,从家庭作坊模式向规范的企业发展;第三,在鸡场里全面推广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向现代化养殖靠拢。

  眼下,贾康乐已经成立了西安市渭河家禽育种有限公司,经过他的多年经营,当年只有300只鸡的“小作坊”已经发展成为拥有全智能控制鸡舍6栋,面积约1万平方米,年存栏肉种鸡6万羽、商品蛋鸡10万羽的现代化养鸡场。“去年,我们还新建了一栋应用了最前沿物联网技术的高层智能蛋鸡舍,占地1200平方米,存栏蛋鸡7万羽。鸡舍内布置的各种传感器,与专业软件平台对接,能够进行智能化管理,提高了养殖场的生产效率和生物安全水平,以及集约化程度和智能化水平。”贾康乐说。

  养鸡养得成功,另一件事也一直萦绕在贾康乐心头——怎么才能让乡亲们也尝到这科学养鸡的“甜头”?

  贾康乐通过调查村里的养鸡市场发现,现在农户都是各家养各家的鸡,技术有局限,销路也不畅。“一般农村家庭养的鸡都是几只几只拉到集市上去卖,这样就存在一个问题,消费者质疑这些鸡是不是散养的土鸡,而农户也无法去证明自家鸡的优势,好鸡都卖不上好价钱。”于是,他便召集乡亲们,通过帮忙、加盟、分销合作、联产统销等方式把手中的鸡集中起来养殖,统一售卖。

  现在,贾康乐的公司已有上百位员工,他们月工资在3600元至6000元不等。村里人明白了,贾康乐养鸡不是“高射炮打蚊子”,大学生在外头读的书确实派上了大用场,“养鸡也养得精细嘞!”

  一些早年在外务工的青年人也回来了,兴致勃勃地想跟着贾康乐学养鸡。

【调研手记】

读书不是为了远离贫困的家乡,而是让家乡远离贫困

  当一些年轻人手持简历,在城市敲开一扇扇求职之门时,却有一群年轻人选择了“逆行”,他们怀着一份信念、一个梦想,从城市回到乡村,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牢牢地向“下”扎根,锲而不舍地追寻内心的热爱。

  《2022年全国高素质农民发展报告》显示,2012年至2022年底,全国返乡入乡创业人员数量累计达到1220万人。其中,65.04%的高素质农民对周边农户起到了辐射带动作用,平均辐射带动21户周边农户。闪亮的“新农人”奉上新理念、新思路的“妙手”,让农村充满了勃勃生机。

  特别是像贾康乐这些出自农门的大学生,对“三农”的了解有优势,又接受过学校系统培养,回到家乡,这正是他们一展身手的舞台。他们扎根大地,还原用知识走出乡村的人生,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对“学有所成”的理解。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贾康乐正通过自身的经验告诉更多年轻人,现代农业天地广阔,乡村振兴离不开年轻人,农村也是干事创业、实现人生理想的大舞台。

  总监制:金锐

  监制:王海

  策划:杨月 牟昊琨

  统筹:高琦 蔺洁丽

  编导:王增强 牟昊琨

  记者:牟昊琨 滕昭宇(实习) 杨子函(实习)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建设性新闻工作坊

  剪辑:王增强

  设计:韩文艺(实习)

  《青年有为》系列微视频组织机构

  指导单位: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

  出品单位:中国青年网

  支持单位: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

责任编辑:张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