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新闻 > 即时新闻 >>  正文

千万不能小看“taikonaut”这个词

发稿时间:2021-06-23 08:34:00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许宝健 中国青年网

  6月7日,中国成功发射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将三名宇航员送入天和空间站核心舱。连日来,网络新媒体以及微信朋友圈一片欢腾,能量爆棚。不仅如此,此次发射还引起世界关注,欧洲航天局(ESA)和俄罗斯联邦航天局等接连在推特上发来祝贺。法新社等国际媒体给与报道。在海外反应中,我国重要外宣媒体中国日报从中发现一个细微的却不能忽视的变化,他们在使用“宇航员”这个词的时候,用的是“taikonaut”,而不是“astronaut”。

  那么这两个词有什么区别吗?单从词义上讲没有什么区别,但是从意义上讲区别就大了。我清楚地记得,我们这一代人学英语的时候,英文的宇航员只有“astronaut”而没有“taikonaut”。既然都是指“宇航员”,有了“astronaut”,为什么又会有“taikonaut”?原来这是一个典型的中英文词,它是由中文“太空”的拼音和英文单词astronaut混合而成的拼缀词,也是汉语进入英语的最具代表性的案例之一。它的汉语意思是宇航员不假,但它是专指中国航天员,而不是指别国航天员。事实上,俄罗斯宇航员也有自己的专用英语单词,同样也是由俄语加英语构成的拼缀词,也是典型的俄英文。

  语言的产生和演化是文明交融的结果,宇航员的英文词也不是英语里固有的,而是由希腊语中的astro(星星)和naut(水手、船员)两个单词合成而来,它的字面含义就是“星际航行者”。改革开放以来,汉语以多种方式更多地进入英语,查据有关词典,taikonaut这个词最早是由一位马来西亚华人于1998年提出来的,10年后才为英文主流媒体所广泛使用,并且为牛津、朗文等权威英文词典所收录,成为汉语国际影响力提升的一个缩影。

  时代永远是语言发展的沃土。如果没有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就不会产生这样一个专指中国航天员的英文词,即使拼出来了,不被广泛使用,也会成为一个“僵尸词”。taikonaut一词被外媒广泛使用是在2003年,正是那一年,我国成功发射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杨利伟成为中国进入太空第一人。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我国的话语影响力也在逐步提升。但整体而言,与我国的实力和地位还不相适应,在国际上挨骂和有理说不出的现象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由此,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讲话、作出指示、提出要求。5月31日下午,他又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专门就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进行研究、作出部署,明确要求下大气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

  从当前国际环境看,提升国际话语权已是一个十分紧迫的重大课题,我们应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从一项一项具体的工作入手,把这一“国之大者”落实好,尽快改变舆论格局西强我弱的局面。

  话语话语,语言是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讲,语言强,则话语强,则话语权大。我从“让汉语更多地进入英语”这样一个视角来认识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这样一个大主题,所写评论于6月4日在学习时报刊发后,引起相关部门和人士的重视,一些人表示愿意与作者进一步深入探讨。这次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海外媒体广泛使用taikonaut 一词,再次启示我们,不管以哪种方式,让汉语进入英语,不仅大有可为,而且必须有所作为。

  我国有独特的制度优势,也有无可比拟的发展优势,一些领域已在全球居于领先地位。我们应该有这个意识,也应该有这个机制,在科研论文里、在对外宣介中,用更多新的中英文合成词甚至中文词来构建中国话语权和叙事体系,不断提升汉语的影响力,进而提升国际话语权。

原标题:学习时报:千万不能小看“taikonaut”这个词
责任编辑:纪佳琦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