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国内 >> 正文

我的青春我“职”道|潘玉龙:高寒高铁最东端的守塔人

发稿时间:2025-03-31 21:49: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提示信息

Subtitle/CC
    Speed
      Quality
        Audio Track
          SpeedNormal
          Subtitle/CC
          Audio Track
          Quality

            编者按:

            一往无前的国之重器背后,是无数“强国有我”的青春身影。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展现当代青年与祖国发展同频共振、在建功新时代过程中成长成才,中国青年网推出“我的青春我‘职’道”栏目,聚焦国家前沿科技、基建工程等领域的重大成果背后的青年榜样,他们有的致力于“上天”,在浩瀚太空,神舟接力出征,生动诠释“飞天20载,所向皆星河”;有的潜心“入地”,在地球深部,操纵盾构机奋力掘进,带着澎湃跳动的“中国心”不断突破;有的探索“下海”,在蔚蓝大海,驾驶首艘国产大邮轮命名交付,让“中国‘船’说”精彩延续……栏目旨在记录大国重器背后的青春力量和职业选择故事,展现当代青年与祖国发展同频共振、在推进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中展现青春作为、彰显青春风采、贡献青春力量的精神风貌,鼓励更多青年将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强国之路。

            潘玉龙是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牡丹江电务段鸡西西高铁通信车间鸡西西工队的工长,也是高寒高铁最东端的守塔人。

            以下是来自潘玉龙的自述。

            8年前,我第一次戴上安全帽,一抬头,那通信铁塔高得吓人,塔尖仿佛都要刺破云层了。可当我真正握住冰冷的栏杆,听见脚下的风声在呼啸,这声音,比任何惊涛骇浪都要壮阔。

            我叫潘玉龙,今年31岁,是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牡丹江电务段鸡西西高铁通信车间鸡西西工队的工长,也是高寒高铁最东端的守塔人。

            我们都知道高铁运行得靠超视距的稳定信号来保证安全,而这些信号全得靠分布在高铁沿线崇山峻岭间的通信铁塔来传输。我的工作就是爬上这些铁塔,及时处理各种故障隐患。

            受天气影响,铁塔天线容易因热胀冷缩造成螺丝松动,导致天线的俯仰角和方位角发生变化。这些变化虽然细微,但都会对通信网络的覆盖产生影响,我和我的同事们每个月都要对铁塔信号进行全方位的检测。

            要征服45米的通信铁塔,考验的不仅有技术,还有体力和毅力,检修最困难的时候便要属冬季了。东北的冬天漫长又寒冷,最低气温能达到零下30多度,这里山峰高耸入云,被厚厚的积雪覆盖。我们背着沉重的工具,在齐膝深的雪地里艰难前行,寒风像刀子一样刮过脸颊,每呼吸一口,冷空气就直灌入肺里,冻得人胸腔生疼,一路上我好几次都差点被埋在雪下的树根绊倒,每走一步都要耗费巨大的体力。

            终于来到了基站,我需要戴好安全帽,系好安全绳,戴上防滑手套,一步一步徒手爬到塔顶。铁塔上无遮无挡,只有强劲的山风直接吹打在身上。我的同事说,从塔下往上看,只能看到我的身影在狭小的安全围栏里缓缓挪动。攀上塔顶后,做好安全防护,我便按照标准化流程开始作业。周围狂风怒号,吹得人站立不稳,检查和维修时,双手很快就被冻得失去知觉,我强忍着寒冷,调整天线的俯仰角和方位角。经过15分钟的检查,直到塔下测试人员通知“铁塔场强全部达标”,我才完成了塔上作业。

            在过去的8年时间里,我的登塔次数超过了200次。处理无线设备告警以及进行既往优化,调整天线的次数更是多达60余次,我直接有效地防止了列车信号接收不稳定事件的发生。

            这里没有西装革履的精英名流,只有把恒心焊进骨子里的匠人。有人问“值不值”,我摸摸胸口。当这颗心脏跟着高寒高铁呼啸而过的风声一起震颤时,连山林深处的松涛都变成了和声。

            入路至今,我一直从事着高铁通信工作,在牡佳线上工作了900多个日夜,“成功没有捷径,唯有勤学苦练”,这是我从业务“小白”成长为工区“一把手”的切身感受。桌子上,《高速铁路通信综合维修岗位》等几本书已经被我翻得破旧,一旁的本子里,每一页都密密麻麻地记满了关键知识点,这样的本子,我还有厚厚的三大本。

            2020年是我入路的第四年,这一年我也组建了自己的小家。可由于我的工作地点距家有170多公里,且工作时间基本都在高铁停运的深夜,我和我的爱人一周只能见一次面。在昼夜颠倒的日子里,她在深夜安然入睡,我收拾工具整装待发。当清晨第一缕阳光照在屋子里,她打开手机便会看到我发的“早安”。而这句“早安”,亦是我的“晚安”。我们没法及时回复对方的消息,只能把想说的话发出去,再满怀期待入睡,盼着醒来时看到对方的关怀。尽管如此,她也一直默默地支持我。她说,“你守护好千万旅客的平安,我来守护咱们的小家”。就这样,在爱人的鼓励和理解下,我和我的同事们继续在牡佳高铁上日夜奋战,以安全“零事故”的成绩书写着属于我们的青春故事。

          策划:乔文光(通讯员) 张成杰(通讯员)

          视频:佟思瑶(通讯员) 安俐

          文字:孙冰冰(通讯员)

          制图:安俐

           

          《我的青春我“职”道》系列微视频组织机构

          指导单位: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

          支持单位: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

          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专项基金资助支持

          责任编辑:白珂嘉
          首页 | 上一页 1 下一页 |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