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国内 >> 正文

中国人的故事|“一带一路”跨越山海,中外青年共享幸福繁荣

发稿时间:2023-10-20 15:13: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正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我们追求的不是中国独善其身的现代化,而是期待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内的各国一道,共同实现现代化。世界现代化应该是和平发展的现代化、互利合作的现代化、共同繁荣的现代化。

  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已在深化各国政策沟通、推动全球互联互通、重塑国际贸易格局、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六廊六路多国多港”的互联互通架构基本形成,中老铁路、中欧班列等重大项目落地生根,共建“一带一路”让合作跑出“加速度”,助力共建国家实现更大发展。

  十年间,许多中外青年从“一带一路”中受益,他们是“一带一路”的建设者,也是“一带一路”大道同行、向新而行的见证者。他们站在国际舞台上重新认识中国、理解中国。这些中外青年的青春在“一带一路”闪耀,有哪些难忘的经历?一起走进他们的故事。

  中建八局一公司塔吉克斯坦独立与自由公园项目经理 耿学山:我在塔吉克斯坦建地标

  2021年2月4日,正值中国小年夜。耿学山和12名同事来到5000公里外的塔吉克斯坦,投身到独立与自由公园项目建设中。这是塔吉克斯坦庆祝国家独立30周年的献礼工程,如何体现穆斯林的宗教文化信仰?怎样融合独特的民族传统,又充分体现其时代特征?这是项目团队遇到的巨大挑战。

  一个国家的建筑风格和其文化息息相关。耿学山和同事们走访了有着3000多年历史的吉萨尔城堡。有学者考证,当年张骞从大宛回国时曾经过这里,收集了大量关于中亚腹地大宛、大夏、粟特地区的资料,为后世印证丝绸之路的繁盛提供了重要的地理信息。

  在中外设计团队的合作下,耿学山和同事们确定了建筑的设计方案。塔身有着造型复杂的各式幕墙、双曲旋转镂空铝板飘带等设计,犹如“一带一路”延伸而上,展现中国和中亚国家之间互联互通。特别是皇冠造型,充分展现了塔吉克斯坦民族特色。他们通过BIM软件进行现场模拟,并突破铝板安装节点、相关构件加工精度等“拦路虎”,确定了“凑零为整”的装配式施工思路。

  工作之余,耿学山跟塔方人员也成了好朋友。塔吉克斯坦有着悠久的茶文化,瓷碗、茶壶、芳香的茶、美味的甜点都各有特色。耿学山也会邀请外国同事品尝自己从中国带来的茶,讲述中国的茶文化。

  “以前在新闻上看到‘一带一路’觉得离自己有些远,亲身参与工程建设后,每当看到相关新闻时,我都有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豪感,我也经常会给家人讲述这里的故事。”耿学山说。

  巴基斯坦PKM高速公路项目(苏库尔-木尔坦段)建设者 高繁:愿巴铁兄弟生活更美好

  巴基斯坦PKM高速公路项目(苏库尔-木尔坦段)由中国建筑以EPC合同模式承建,是“一带一路”重点工程,是巴基斯坦南北交通大动脉,也是中巴友好合作的典型示范工程。2016年,高繁作为中巴经济走廊最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PKM高速公路项目的一名工作人员,来到巴基斯坦。

  高繁还记得,那一年,需要乘坐11个小时的车,才能到达距离伊斯兰堡机场540公里的项目部所在地——木尔坦。那一年,木尔坦每天停电4、5次,每次1个小时以上。那一年,这里还有“无数蓬头垢面的人站在路边无所事事”的景象。如今,中巴经济走廊已落地大批项目,木尔坦到伊斯兰堡开车只要5个小时,停电再难见到,这里的青年们由“无所事事”变成了“忙忙碌碌”。

  变化是怎么发生的?PKM项目建设过程中优先雇用巴方员工,除了少数中国人之外,97%的人员为巴基斯坦人,为当地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项目的建设高峰期,直接使用管理人员、设备操作手、当地工人达28900余人,中巴员工比例达到1:32,还有大量间接就业人员无法统计。同时,项目邀请专业培训机构结合工程建设实践,广泛开展管理技能和工程技术培训,为巴基斯坦输送了一大批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包括近1000名工程管理人员、2000多名机械操作手,还有其他实验、维修、物流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

  在这里,大量原本靠天吃饭的农民,转变为投身巴基斯坦现代化建设的技术工人和操作手。项目还从当地选派了一批巴基斯坦学生到中国留学,并资助他们留学期间的所有费用,同时接纳了一大批巴基斯坦实习工程师,让他们参与项目建设并迅速得到成长。PKM项目重视服务当地民众,项目建设过程中,修建了超过800公里的便民道路,方便百姓交通出行。针对当地农业严重依赖灌溉的特点,项目全线共设置管涵920道,总长超过4万米,充分保障了当地农民的利益和农业用水安全需求。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愿巴铁兄弟生活更美好!”高繁说。

  中建三局柬埔寨新金边机场项目给排水工程师 梅达:我们在这里学习先进施工技术,每一天都收获感满满

  “我们建设的项目,以后将是家乡柬埔寨最大最先进的机场!”今年26岁的梅达来自柬埔寨金边,是中建三局柬埔寨新金边国际机场项目的一名给排水工程师。

  2021年11月,在中国云南省大理大学结束五年本科学习回柬的梅达,正式成为了中建三局柬埔寨新金边国际机场项目的给排水工程师。“柬埔寨虽属于热带气候,但由于地形和季风的原因,水资源分布不均,导致干旱和洪涝的情形都可能出现。”这是梅达毕业后立志成为一名给排水工程师的缘由之一。

  入职前,梅达曾担心难以适应在中国企业的工作,但入职后的工作生活给了梅达许多惊喜。项目为梅达安排了曾庆辉、黎斌分别作为梅达的技能和生活导师。曾庆辉是一名有着超过30年工作经验的给排水工程师,黎斌则是和梅达年龄相仿的“95后”。在梅达入职后,他们帮助梅达尽快熟悉工作、融入团队。学习图纸、熟悉技术规范、协调施工队伍……在师父们的带领下,当年初出茅庐的梅达,一步一个脚印,现如今已经有了独当一面的能力。

  他现在正在首都金边的工地上,为家乡建造柬埔寨最大规模在建机场——新金边国际机场。在机场建设过程中,中国建筑还应用了高架桥墩柱钢模板清水砼工艺,在柬埔寨属于首次使用;智慧建造、BIM技术、钢结构屋面成套技术等先进技术,帮助机场建设更好更快推进,也促进了当地建筑业发展。目前,在中柬等多方团队的努力下,机场的巨型“骨架”已初具雏形。

  中建三局一公司孟加拉国达卡国际机场扩建工程孟籍工程师 小龙:能够用学到的东西回馈家乡,这是一件非常棒的事情

  中建三局一公司孟加拉国达卡国际机场扩建工程孟籍工程师小龙(中文名)2017年来到中国,在浙江师范大学修习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2020年,他学成归国,希望把在中国学习到的专业知识运用到自己国家的建设中去。

  2022年9月,小龙应聘成为达卡国际机场扩建项目管理团队的一员,负责协助现场施工以及工人管理。由于施工标准差异及当地生产水平限制,再加上原先学的专业与实际工作存在差异,起初,将中国化的施工管理经验快速应用于项目实践,还是有一些困难,但好在小龙对于图纸的领悟能力很强。为了培养提高小龙的专业实践能力,项目安排了有着十多年工作经验的给排水工长张振兴担任其专业导师,帮助其学习成长。经过一年的实操实训,小龙很快就掌握了给排水方面的专业技术知识,如今他已经能独当一面管理现场工作了。“感谢这个机会,我很庆幸遇到了一位认真严谨的师父,能够用学到的东西回馈家乡,这是一件非常棒的事情!”小龙说。

  小龙还给自己的老乡兼留学好友马云(中文名)发信息,邀请对方共同建造家乡的新机场。“我的兄弟,这里的管理团队非常专业,能学到实用的东西,欢迎你加入我们。”如今,两个人并肩作战,成为达卡机场项目人人知晓的“中国通”,也是中国管理团队中的“多面手”。

  斯里兰卡ODEL商场项目建设者程晓炜、迪拜世博村住宅楼项目建设者赵千:“一带一路”上跨越千山万水的友谊

  斯里兰卡ODEL商场项目位于兰卡首都科伦坡核心区7区,项目改扩建工程将在原ODEL商场停车场位置进行扩建,扩建后这里将成为斯里兰卡最顶级的商业中心,也将成为科伦坡新的地标性建筑。

  在国外的这些年,最让项目建设者程晓炜难忘的就是在科伦坡郊区种植“中斯友谊树”时,与一位当地老人的聊天。

  他还记得,当时老人指着远处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楼,如莲花塔、ODEL商场等中资企业建造的当地标志性工程,用斯里兰卡特色的英语说着“China,China,and China”。

  “这一刻,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国企业给当地经济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更为身为一名在海外的中国建设者而感到自豪。”程晓炜说。

  迪拜世博村住宅楼项目是迪拜世博会的一张名片。它在安全、环保、可持续发展、节水、节点、废物回收、室内环境质量、新工艺方面达到较高标准,垃圾回收率超过75%,获LEED银级证书、英国安全委员会颁发的国际安全卓越项目奖。

  迪拜世博村住宅楼项目建设者赵千还记得,在迪拜参观世博会时,一位当地世博园志愿者见到赵千一行人是中国人,很主动地上前打招呼。

  志愿者告诉赵千自己学过中文,很喜欢中国文化。“当我们告诉志愿者‘迪拜世博村是我们承建的’,那时候,他竖起了大拇指,赞叹迪拜世博村住宅楼项目是迪拜世博会的一张名片,中国人建的项目真棒!”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在共建“一带一路”的东风里,他们让世界看到了真实、开放、自信、负责任的中国,友谊之花正在开放。山水相连,风月同天,这份友谊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有为青年接续传递,持续扩大国际“朋友圈”。用青春和汗水跨越山海,用奋斗和创造共享繁荣发展!

 

策划:杨月 安俐

文案:安俐 林奥(通讯员) 梁慕仪(通讯员) 欧阳琨玥(通讯员) 陈青艳(通讯员) 陈涵(实习) 

设计:陈涵(实习)

责任编辑:白珂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