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氛围组全部上线,气氛一定要烘托到位,等大哥们都气不过,我们那些稀有装备就有着落了。”在这种氛围的鼓吹下,许多未成年人可能会陷入“氪金”骗局。
只用一个房间、一张沙发、两个人,不到5分钟的剧情,就演绎出了兼具亮点和新意的网络普法微短剧。日前,在贵州省委网信办的指导下,多彩贵州网推出了普法情景剧《氪金游戏》和《人肉“开盒”》,得到了广大网民关注。
《氪金游戏》以网络游戏诱导未成年人消费为原型,通过虚构游戏公司“二舅”与“侄儿”的非法牟利行为,还原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中关于消费限额的规定。剧中收集玩家信息建立私域数据库、设计虚假充值优惠等情节,与2024年曝光的某游戏公司违规操作案例高度相似,形成强烈的现实映射效果。
“氪金”骗局下,年轻人如何强化自我保护意识?
普法情景剧《氪金游戏》截图。
通过“剧情+法条”的形式,视频呼应了近年来有关部门开展的“清朗·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向网友科普了应对网络游戏乱象如何保护未成年人的相关法律知识。
在数字化浪潮下,网络游戏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给人们带来娱乐的同时,未成年人在游戏中的过度消费问题也屡见不鲜。部分游戏公司为追求利益,诱导未成年人消费,不仅给家庭带来了经济负担,更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不良影响,这些问题背后,是对法律的无知和对监管的挑战。这一普法微短剧借助法律叙事的“青春化表达”,以轻松幽默的剧情和让人意想不到的转折,成功吸引了观众眼球,为观众普及了相关法律知识。
“不只是姓名、电话,居然连身份证、住址、年收入都有,真是一丝不挂呀!”普法情景剧《人肉“开盒”》的故事发生在一家所谓“科技公司”。公司老板“二舅”为了扭转业绩下滑的局面,让员工“侄儿”通过非法手段获取用户信息。他们的行为不仅引发了一系列的危机,还最终让二舅面临法律制裁。
手机突然收到陌生的推销短信、明明没有在相关平台留下信息却被莫名骚扰、在某网站注册后不断收到垃圾邮件甚至还接到诈骗电话……日常生活中各类网络个人信息泄露事件频发,它们如同隐藏在暗处的“影子”,给居民生活带来了诸多困扰。普法情景剧《人肉“开盒”》的剧情也给网友们提了个醒,个人信息泄露可能导致个人隐私被侵犯,不仅人们的生活受到干扰,甚至还会引发社会不稳定,全社会都应当要重视个人信息保护。
普法情景剧《人肉“开盒”》截图。
普法情景剧《氪金游戏》和《人肉“开盒”》通过艺术化手法将法律规范转化为可感知的叙事符号,实现了普法教育从“被动接收”到“主动探索”的转变,为网络法治宣传提供了“贵州样本”。
近年来,网络微短剧紧抓观众日益提升的碎片化信息需求,以其短小精悍、节奏明快的特点,成为文化产业创新的重要力量。越来越多网络普法微短剧以走进大众、走进青年的积极态度,让普法宣传兼具严肃性与趣味性。(见习记者 曹伟 记者 刘洪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