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新闻 > 娱乐 >>  正文

《鸣龙少年》带来的反视和解构:教育、亲情、偏见的内核是什么?

发稿时间:2024-01-04 14:07: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初看《鸣龙少年》的简介,再加上“集合真实、热血、轻喜、治愈、励志等多重元素”的标签,相信不少人会认为这是一部青春高考剧:以雷鸣和桑夏为首的一群教师,从教育和心理辅导等角度,因材施教、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帮助五位来自不同家庭的学生创造高考奇迹,实现人生翻盘。 

  真正看过几集,了解了这五位少年的故事线后,你才会恍然大悟——原来这部剧的意图是:通过展现五位少年的原生家庭成长烦恼去最终映照和对应社会现实,实际上是一部“现实的代言作品”。 

  比如,剧中的李燃自幼失去父母,跟奶奶相依为命,一次意外后搬进同班好学生家里“寄宿”,这些经历让他感到自卑并产生“自己从出生就输了”的想法。毫无疑问它反映的恰好是原生家庭、成长际遇留给一个人的烙印,甚至可以延伸出对社会贫富差距、阶层是否固化的深层探讨。 

  聪明漂亮的女孩程雨杉无论在家里还是学校都遇到诸多困扰,老师桑夏鼓励“因为裙子穿得短而受到侵犯,不是你的错;因为你性格开放、思想独立,又或者情感丰富,但是遭到排挤,也不是你的错……身为一个女孩,绝对不是你的错。”这段话肯定也让戏外的女性观众非常共情和震撼。桑夏作为心理老师的出现,正提示着学生的心理成长也是教育的重要一环,心理教师在教师岗位上是非常重要的职务,大多数学校应该重视心理卫生健康建设来。 

  其中引发一个更值得深思的课题,那就是去思考“教育”的内核到底是什么是否教会几道题、养小孩长大、考上清北就是“好的教育”?这个思考可以推广投射到大多数成年人身上。 

  剧中这几类家庭仿佛当今多数家庭的缩影,而所呈现的“教育”问题,不局限在书本教育,而是更广泛地覆盖到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比起应试能力,也探讨了如何自律、如何建立友谊、怎样健康地表达对别人的爱也爱自己。 

  五位少年所拥有的成长的烦恼,我们也都曾有过。那么从这个角度看,《鸣龙少年》最打动我们的一点,就在于透过它可以看到曾经的自己。比如江晴朗,父母都是名校毕业、却总用孩子成绩攀比;禹洋,因为口吃被校园霸凌,还要面对包办自己生活大小事、豪不顾及自己自尊心的强势母亲;边晓晓,来自农村,由于寄人篱下养成了典型的“讨好型人格”,讨好长辈讨好同学…… 

  看这部剧时最有共鸣之处,应该是长辈总在用他们所认为“爱的模板”给予我们关爱,或者在他们以各种形式表达爱时(如片中呈现的掌控欲、时间管理、包办一切),却往往忽略了我们的感受。甚至可以说,父母对孩子本身是个什么样的人、有着什么样的思想,其实是非常陌生的,这是一个家庭教育中常常会出现的误区。 

  对于这一代人来说,能被人理解、进行平等的沟通和交流才是他们最大的需求。剧中老师雷鸣、桑夏等人的出现,恰好填补的就是这个空缺。雷鸣提供给这群不谙世事的少年大量“信息差”,比如全文全理在就业时的前景,实际上是在鼓励当代高中生对未来职业方向的选择意识的觉醒。 

  在电视剧最后,他带领11班逆袭,也在他们的涅槃重生中完成了自身的觉醒,治愈了自己的童年阴影。可以说,这是一个师生之间的双向救赎故事,也构筑了一个“既像朋友,也像亲人,又像人生导师”的新型师生关系模式,给现实中的传统师生关系增添了多一层想象。 

  总而言之,对传统观念中的“教育模式”“师生关系”“亲情”“原生家庭”“性别偏见”的解构,其实才是本剧探讨的最大的议题。这也让人们想到当下这一代最好的一点,就是会去反思,会对自己有怀疑,不会去一味继承上一辈的做法,或者追逐流行的教育方式。 

  这部剧还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视角,即从别人的人生里反视自己,和从长线视角去看待自己的人生。我们总是容易埋头眼前的生活,很少回顾或展望,也总是隔着一场夜雨观看别人的生活。但更重要的是应该明白人生其实不只是高考那一场考试,而是一直在考试,包括考研保研、出国留学、就业跳槽、婚姻育儿…… 

  正如本片导演丁黑在接受采访时所说:“高考这段旅程不在于你考得上考不上,在于终于明白了我们一生都是在考试。真正能够在一生的考试过程当中始终不掉队的方式,就是一个人不断地塑造自己完善自己。” 

  《鸣龙少年》很现实,也有很多可以深思的点。校园本来就是社会的缩影,无论是家长、学生还是老师,看看这部剧,应该都会有很多感触。只要能让观众产生一点对教育方式的反思,相信就是这部剧最大的意义。 (孙丹丹)

责任编辑:邵志凯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