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南昌10月3日电(樊军 记者 邓洪海)大树下、祠堂里、田间地头、生产车间,一张小方桌、一个移动音响、几排长凳,“民嘴讲堂”宣讲员嗓子一亮,一场宣讲开始了……从2011年起,在江西省泰和县的城镇乡村,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没有专家学者、没有华丽舞台,“民嘴讲堂”这个“民”字号的宣讲平台,得到了老百姓的点赞,被亲切地称为“我们的‘民嘴讲堂’”。
“民嘴讲堂”在泰和如火如荼的进行。泰和县委宣传部 供图
身边人说身边事
今年68岁的李飞雄,是泰和县碧溪镇江边村的一位普通农民,耕种之余爱读书看报,热心公益,德高望重。同时,他也是十里八村颇有名气的红白喜事主持人。老李主持红白喜事有个特点,那就是会在仪式上讲孝道、教育邻里和睦相处、宣传好人好事。由于他讲的都是身边事,有道理,大家都爱听。
七年前,李飞雄做梦也不会想到,自己的这一特点竟然被县委宣传部“相中”,年近七旬的他,成为县里“民嘴讲堂”的宣讲员。如今,他的宣讲不仅出走了自己的家乡碧溪镇,还经常到其它乡镇“跨区作业”。像李飞雄这样的宣讲员,泰和县目前有352人,他们都来自群众身边,有致富能手、乡村医生、镇村干部等。
“‘民嘴讲堂’创办的目的是为了把党的政策理论传到千家万户,解决传统理论宣传站得高、离得远,群众听不懂、不愿听的问题。从诞生那天起,我们就立足 ‘民’字,做到亲民为民,用老百姓身边人,讲老百姓关心的事!”说起创办“民嘴讲堂”的初衷,负责人万晓蓉感慨道。
宣讲员在苏溪镇宣讲移风易俗,当地群众积极互动。泰和县委宣传部 供图
“真是太感谢他们了!通过他们的宣讲我终于搞明白了自己可以享受哪些补贴了!”9月28日,泰和沿溪镇草坪种粮大户孙传标激动地说。当日,一场宣讲在该村举行。弘扬井冈山精神、法治宣传、惠农政策、意外伤害紧急处理,四个宣讲主题都由镇干部、农技员、镇卫生院医生结合镇里的事例来讲,大家听得津津有味,时而响起阵阵掌声。
民嘴讲堂宣讲员在苑前镇王山村宣讲井冈山精神。泰和县委宣传部 供图
为了让群众听得懂、愿意听,“民嘴讲堂”从群众最关心的身边事入手,每年都制订一份70多个主题的“菜单”,“菜单”包含党的最新方针策、核心价值观惠农政策、健康保健知识、科技法律等内容,实行双向选题、菜单点讲。每次宣讲地点都选在村边空地、田间地头、祠堂里、大树下、圩镇等地;一般按 “1155”模式进行:即用时1个半天,宣讲1小时左右,5位宣讲员,5个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