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7年1月14日,被誉为“汉语拼音之父”的周有光先生逝世。这位112岁的老先生于1906年1月13日生于常州青果巷“礼和堂”,是著名语言文字学家、经济学家,主持制定了汉语拼音方案。本次采录的主题,主要是关于吟诵与教育。声音是有意义的,而不仅仅是文字表达意义。吟诵是中国传统的读书法,但今天已经是需要抢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周先生吟律绝诗的音调,与赵元任先生基本相同,这或是当年在常州文人聚居地青果巷普遍流传的音调。本次采录完成于2010年1月21日,内容为首次公开发表。我们刊发此文,谨表达对周先生的悼念。
▲朱立侠采录时年105岁的周有光先生。(作者供图/图)
全文共5271字,阅读大约需要10分钟。
游艺课这个制度很有意思,学也好,不学也好,可这里面出了很多人才。所以这个考试,用强逼方法叫学生考试,不一定好。随便他自己学,会学出好东西来。
本文首发于南方周末
1
怎么样来保留文化保留古代的东西
朱立侠:您以前进私塾时,是怎么样的吟诵状态?
周有光:这吟诵总体来说,大家都会,不是一个问题。每个人读古书时,就喜欢吟诵,都是一种比较初级的音律。人听了会有这种要求,用不到教就会的,因为常常听到某个人吟诵么。
吟诵是各个地方不一样的,譬如我是生在常州,长在苏州,大了在上海读书,后来一步步跑到外面去。比如,常州、苏州、上海近得很,吟诵的基本调子差不多,可是每一个地方都有改变。每个人吟起来不完全一样,它是很自由的,等于是唱山歌啊。唱山歌有一个音乐的调子,这调子唱山歌的人用不着教,他就会了。同时唱起来每一个人都有一点改变,不是有很严格的标准的。
朱立侠:吟诵虽然没有什么理论,您这么多年来吟诵有没有什么规则?
周有光:没有规律。规律化、规范化是以后的发展。原来没有这种概念,社会进步以后才有这种花样,我们那个时候没有听说过语文有规范化。语言、生活许多方面都是从比较简单的、原始的状态慢慢地一步一步发展的。这是进化论,广义的进化论可以用在任何地方,到处都可以看到的。这种现象是自然产生的。用不着(教),学的时候自然模仿,等于小孩子学某种语言一样,老师没教过,也没有说这个吟诵是一个问题,大家都会。
朱立侠:我们现在要把这个吟诵传承下来。要教孩子或去学习,有没有一些什么方法,掌握吟诵这门非物质文化遗产?
周有光:我吟诵给你们听。(边取书边说)假如把这录下来你可以发现,今天我吟诵跟明天吟诵不是完全一样的,跟那个唱歌的是不一样的。它不讲标准化。标准化的概念是高级的,后来发展的。
朱立侠:这个基本的规则,比如说平声字、仄声字怎么念,有没有这些规则?
周有光:什么东西开头都是没有规则,到有规则。我们小的时候没有语法、文法,念了很多古书,根本不知道什么叫文法,那个时代完全不一样。
朱立侠:在学习吟诵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平声长仄声短这些规则。这是自发产生的?
周有光:我看你们可以自己随便创造,也可以尝试老的办法,自然模仿,也可以把它规定下来,甚至可以用五线谱把它记下来。
我做了一次试验。常州苏州都有本地的一种口传艺术。特别是苏州的评弹非常有名,苏州人非常欣赏,它的艺术水平很高的。各地都有这种传统的、语文的艺术,可是慢慢地消失了。外国也是这个情况,特别日本很明显,因为日本是汉文化,跟我们一样。我就学他们的办法,用科学的方法把它们记录下来,将来失传了,可以根据记录来恢复,否则就没有了。
我就约了两个朋友,一个是音乐家,一个是苏州大学的教授,我的朋友,他研究吴语的水平很高。(他们)来帮我把这个评弹的语言和音乐都记录下来,编成书。没有地方出版,在国内出版很困难。苏州这个吴语专家叫石如杰,九州大学请他去讲学,在日本。九州大学对我这个很感兴趣。我是香港的中国语文学会的顾问,香港中国语文学会作为一个课题来做这个东西,有编号。后来九州大学给我们印出来了。你看这“香港中国语文学会研究课题,主持人周有光,记言石汝杰,记谱张以达”,他们两个都是很有地位的学者。
(翻书)记录语言呢,要用汉字,要用国际音标,另外设计一种吴语拼音,可以方便打字;记录音乐呢,要用五线谱,用简谱,每一句都有5个方法记录下来。外国也是这个办法。他们说隔了许多年以后,完全失传了,学者可以根据这个东西把它恢复。
朱立侠:我们也可以做这个工作。
周有光:可是,我把这个东西寄给评弹研究会,他们说看不懂。我跟有关部门讲,你们能不能推广。他们说不懂。为什么,这里面要懂方言、懂音乐。所以这个东西,还没有得到外面这个支持。作为一个研究课题,九州大学倒很感兴趣,他们愿意印这个东西,他们本来送了我许多,我都送给别人了。现在剩了一本,我留在这里,不能送人了。
我就说明怎么样来保留文化,保留古代的东西。现在世界上语言共同化很厉害,许多语言都失传了,中国许多方言都失传了,日本也是这样。我是1930年代在日本,1940年代在美国,新中国成立以后我才回来。后来改革开放我又到日本,他们请我去讲一点东西,我发现原来日本国的方言很不一样的,现在差不多了,日本好多方言都失传了。这个社会进步有好的一方面,也有问题。
美国也是这样子。美国印第安人的语言都在失传,把它保留下来,有许多你想不到的作用。我给你讲一个东西,很有意思。第二次世界大战,打仗当时主要用无线电来指挥,日本、德国、美国对这种无线电解读水平都很高。譬如说,日本这个电报美国都能解读。解读出来是日文,美国懂日文的人多得很;美国的电报,日本也能解读,解读出来不知是什么语言。它是用一种印第安人都很少用的语言。日本一个很有名的海军司令山本五十六被美国打掉了,为什么呢,山本五十六要到一个地方去,美国人电报里面就知道了。日本打败仗,有许多原因,当中一个就是美国电报它没办法解读,解读出来不懂。可见快要失传的语言有作用。
这件事美国一直是保密的,隔了很多年后,才把它解密,给7个主要的印第安人很大奖励。因为打仗时他们立了很大的功。
古代的东西怎么样保留它、利用它,很值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