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吃药变吸毒,“强力枇杷露”首现成瘾患者!

发稿时间:2017-03-21 14:26:21 来源: 南方周末 中国青年网

  喝得越久,单纯的止咳水已不能满足“high”的欲望。 此种“瘾君子”不在少数。2008年起,广东省二医成瘾医学科陆续收治了一批止咳水成瘾患者。平均5年的成瘾史、每天500毫升的服用量,胁迫身体出现各种症状:爱幻想、思维混乱。

  “在异常出现之前,患者的脑部结构和功能是否已经出现了改变?能否通过无创的影像学检查来观察?”这引起了广东省二医影像科的兴趣。

  研究团队筛选出80名患者,每人都接受了一次“冲动量表”和“爱荷华赌博任务”测查。“这项检查,是专门评价患者在行为模式上的变化。”团队成员、广东省二医影像科医生马晓芬解释。结果显示,止咳水成瘾患者更容易做出冲动性的决策。这类冲动导致的最可怕后果,是轻生。

  同时入组的,还有60名海洛因成瘾患者。“两种药物对脑结构和脑功能究竟有何影响,影响孰轻孰重?”马晓芬说,这些都是研究团队感兴趣的。

  影像学扫描结束后,研究团队发现,和海洛因成瘾患者一样,止咳水成瘾患者脑部也出现了异常的活跃迹象;扮演信号传导作用的神经纤维出现了异常——这解释了他们为何记忆力下降;执行控制网络也存在异常的功能连接——这解释了为何成瘾患者的执行控制能力逊于常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

  “止咳水滥用的年限越长,异常程度越高。”广东省二医影像科主任江桂华告诉南方周末记者,研究揭示了慢性药物成瘾的神经生理机制。

  3 药水从何而来?

  “止咳药水滥用成瘾在国内呈现一定程度的蔓延之势,药水变‘祸水’,对青少年身心健康带来极大危害。”北大六院院长、北京大学中国药物依赖性研究所所长陆林说。

  2015年5月,食药监总局一声令下,含有可待因成分的止咳水从普通处方药升级为“第二类精神药品”。这意味着,非法贩卖、运输此类止咳水,将被视为贩毒。

  2017年1月,食药监总局再次发布公告,要求生产厂家在含可待因成分的药品说明书中增加以下内容: “12岁以下儿童禁用;患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12-18岁儿童和青少年不宜使用。”

  但管理升级,似乎没有换来等值的回报。关上房门,拉上窗帘,小胡的朋友就成了这些神秘的褐绿色液体。这些含有可待因的止咳水被封装于60或120毫升的塑料瓶中,几经倒手来到他们所在的这座北方小城,最后一站便是胡家。至于上家,小胡自己都没见过,打个电话,然后包裹来往。

  在网上,记者轻而易举加进了几个批发止咳水的QQ群。有人把刚到手的货拍照上传,瓶瓶罐罐堆满一桌,像赌城里的赢家在炫耀筹码。

  “要联邦、大立,还是袋奥?”群主问。这是圈内行话,“大立”是指红色包装的“立健亭”,“袋奥”特指袋装的“奥亭”。

  记者佯装要购买,随后婉转问起货源,立刻被踢出群——倒卖止咳水不能张扬,这是永不可碰的禁忌。

  (图片来源于网络)

责任编辑:海竹
返回首页>>Loading...
首页 |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尾页 
收藏文章
表情删除后不可恢复,是否删除
取消
确定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后...
评论内容为空!
该评论已关闭!
最新推荐
时搜热点
热点推荐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移动版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人才招聘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Youth.cn. 请发送qnb至10658000 订阅手机青年报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1020872号-17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