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在镕最终被判有罪或许不算是新闻。问题在于,以三星为代表的韩国财阀巨头,以及它们赖以“野蛮生长”的政治环境和管理模式,已经陷入了成本大于效益的囧途。
2017年3月9日,首尔中央地方法院正式开庭审理三星财阀“太子”李在镕向总统朴槿惠及其亲信崔顺实行贿一案。根据特侦组的指控,李在镕在2015年的第一毛织株式会社与三星物产会社合并一事中,曾涉嫌向崔顺实行贿430亿韩元(约合2.56亿元人民币),以促成手握三星物产大量股份(由国民年金公团持有)的韩国政府批准这笔交易。他同时还被控挪用公款、非法向境外转移资产和隐匿不当得利,以及在2016年末关于“亲信门”丑闻的调查中作伪证。整个庭审预计将持续3个月,如果李在镕的罪名成立,他可能会遭遇5年的牢狱之灾。由于其父李健熙在2014年已经罹患心脏病无法办公,三星集团在近期将暂时失去掌门人。
Leearrested in Feb 2017:2月17日,李在镕在随员和特检组成员簇拥下前往首尔拘留中心报到。当天早晨检方签发了对他的逮捕令
48岁的李在镕在2月17日被警方带离位于江南区的1200平米豪宅,关入首尔拘留中心一间6.6平米的拘禁室。每天他将“享受”到三顿成本不超过1.3美元的餐食,一星期有一次洗热水澡的机会。海外舆论对此多少会感到惊诧:尽管三星集团的“政商一体”传统和黑幕重重的台下交易早已不是秘密,并且李在镕的祖父、三星集团创始人李秉喆和父亲李健熙都曾面临过严厉的司法指控,但“太子”李在镕本人却有着不错的公众形象。
拥有美国留学背景、作风随和的李在镕曾被视为改革旧财阀体制的希望。这是他在三星电子总部会见谷歌CEO拉里·佩奇(左三)
这位肄业于哈佛大学商学院博士班、曾经修读历史系的三星电子副会长与其父李健熙的霸道管理风格截然不同,平易近人、尊重女性,常常将“转变思维”和“创新”挂在嘴上。在韩国政府着力推动的传统产业转型进程中,李在镕的表现相当活跃,曾出资500亿韩元筹建大邱“创新经济革新中心”。但特侦组揭露出的种种幽暗细节显示:无论是西方教育背景还是个人的良好私德,都无法改变李在镕作为三星财阀唯一男性继承人的天然宿命。为了避免承担总额可能超过6万亿韩元的遗产税,他必须像祖父和父亲一样从事违法交易、贿赂总统亲信、对公众和小股东撒谎,只为将三星集团那张由复杂交叉持股构成的蜘蛛网的中心转移到他个人身上。最终,“太子”也不免步李氏家族前两代人的后尘,卷入法律纠纷,乃至最终入狱。
要理解李在镕的行贿动机,必须理解韩国财阀(Chaebol)模式的组织结构和运作机制。首先,这类大企业的经营范围、雇佣员工总数和掌握的社会资源往往相当铺张,在一些行业甚至形成准垄断态势,从而使政府不得不与其构建利益共同体。执政者或者在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中以财阀作为实际执行者(例如“汉江奇迹”时代),或者通过批准违规业务、破产豁免以及给予法律特赦等庇护方式换取财阀的资金、影响力支持(民主化之后大体如此),从而形成政经一体、财阀“大马不倒”的格局。卷入“亲信门”丑闻的三星、现代、LG等八大财阀的资产相当于2016年韩国经济产出的2/3,仅三星一家就占据了全国企业总市值的30%。而中小企业在融资环境、薪酬水平和社会认可度方面远不及财阀巨头,最终的结局要么是被老财阀收购、要么在最初的冲击过后悄无声息地走向消亡。这也是韩国初创互联网企业在21世纪初表现萎靡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