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航拍中国》,大量观众的第一反应是要去片子里的这些地方旅游。
不过老成点的人就会分析,河山壮美,有观看角度变化的原因,真正身临其境,感觉肯定不一样了。
“一年之内,要想在这些拍摄点都拿到最好的画面,是很紧张的事。”纪录片《航拍中国》的总导演余乐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2017年春节假期,《航拍中国》播出了前四集。共34集的纪录片计划在五年内播完,中国34个省级行政区各有一集,长度50分钟。片中每个镜头,都由直升机或无人机航拍而成。导演组先为每个行政区选出约100个“适合航拍、能够表现美”的内容点,再逐步缩减成五六十个。播出的成片中,每集只留下约30个内容点。
余乐和家人一起看片,发现从十来岁的孩子到八九十岁的老人,都记住了很多内容。看完后,他们又开始讨论,该怎么去片里那些地方旅游。在第一季余下两集播出之前,《航拍中国》在豆瓣网的评分是9.4。
普氏野马是目前地球上惟一存活的野马,野生种群于1960年代灭绝。图为生活在新疆昌吉野马繁殖研究中心的普氏野马。重新学会野外生存技能后,他们将回到自然。(《航拍中国》供图)
1动物害怕无人机,只有老虎例外
《航拍中国》第四集拍黑龙江省,第三篇章“森林之旅”讲到东北虎。海林市的横道河子东北虎林园,老虎三五成群,悠闲地穿行在树林中,解说提示,人类正尝试唤醒老虎的野性。随着镜头视角降低,老虎或嬉戏,或奔跑,动作越来越清晰,好歹有些“百兽之王”的气势。在弹幕网站“哔哩哔哩”上,内行用户自发“科普”:“东北虎一般在冬天会进鸡圈羊圈偷吃,林业局都会加钱赔给农民。” 无人机从一只老虎身后慢慢逼近,不出意料地吸引了它的注意力。老虎先疑惑地盯着眼前的怪物,骤然起身,追了过来。一只老虎抖擞精神,奋力飞扑,所幸,与无人机咫尺之遥。解说很快讲起,生态正恢复,人类将在森林与老虎重逢。
望向镜头的东北虎。(《航拍中国》供图/图)
“整个画面扑面而来,视觉冲击力很强,一下子在我们这里爆开了。”余乐记得,2016年12月20日,远在东北的执行拍摄团队突然传回消息,一架无人机接近老虎,老虎居然跳起来了。动物通常胆小,易受惊扰,无人机有噪声,往往只能拍到它们的侧面甚至背影。拍摄团队慢慢发现,老虎是个例外,不仅不怕,还敢返身追逐飞行器。 拍摄细节在目标书中列得清楚,意外收获也时常发生。第二集《陕西》就拍到了一群野生羚牛,向导说,当地已经20年都没有看到成群的野生羚牛出现。“视角一高,发现的事物就不一样。”制片主任梁栋笑道。 想拍好自然景观,总受具体条件制约。“用大俯角看地面的时候,那种光线相当于一个顺光,是对色彩最好的呈现。”余乐举例,有些地点,特别需要中午或阴天去拍。譬如拍黑龙江的雾凇,拍摄团队就去了三四次。
为拍摄海南海拔一千八百多米的五指山,锐智九州航拍团队跑了四次。第一次只看到一片茫茫云海,后两次云遮雾盖只冒一点山尖儿。最后一次,他们在山脚守了几天,才等到云开雾散,合乎拍摄要求。
(《航拍中国》供图/图)
而为拍摄新疆与海南这两集,该团队出动两个直升机组,5个无人机组,六十余人,累计作业325天,行程七万余公里,航拍素材积累了近200小时。另据制作方央视纪录国际传媒有限公司提供的数字,第一季共有16架直升机和57架无人机,约300人参与了拍摄与制作。
有了适宜的天气,具体地点的拍摄还要尽快获得有关部门批准。一位制作人员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在开拍之前的协调会上,空军相关人士听取了项目介绍:“我们出具了相关文件,他们那边也给了批件,军方的支持力度的确很大。”成片中的所有画面,都经过了军方的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