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网友们也开始了...
资料图
无论是不是广告,但这波话题事实证明:买房还是我们心中的痛。
说起买房,那不得不提,经过一波强调控后,这两天楼市又出了大新闻。
中央刚刚放出一个重大信号,炒房的哭成泪人
昨天(11月1日),恰巧是“十一”楼市新政满月,曾一度火爆的房地产市场在10月降温显著,“楼市四小龙”的住宅销售量也逐渐下滑。但调控的步伐从未停止,这次,连中央也发声了!
中央放出一个重大信号!
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28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继续坚持适度扩大总需求,确保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要求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有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注重抑制资产泡沫,防范经济金融风险。
这是政治局7月26日议后,再一次提出来抑制资产泡沫。
兴业银行 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分析称,9月一、二、三线城市新建住宅价格指数增速相比6月更高。为了达到抑制资产泡沫的目的,政策当局有可能在总量继续“坚持稳健”的情况下,在结构上对政策进行调整。
在经济学家李稻葵看来,目前中国经济最大的资产泡沫是房地产,不过,这并不代表货币政策转向。他认为,未来,如果房地产的价格继续像过去一样呈两位数的速度上涨,那么房地产泡沫将成为中国经济最大的一个威胁。
新一轮楼市调控正在全面上演!
据亚豪君岳会统计数据显示,10月份,北京市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房和自住房)实现成交8508套,环比上月减少41%,创造了近5个月新低。与此同时,商品住宅成交均价为每平方米35449元,环比下滑3%。
“国庆新政”之后,楼市降温显著,但调控的步伐从未停止。
28日,上交所发布《关于试行房地产、产能过剩行业公司债 券分类监管的函》,要求对房地产、产能过剩行业公司债券发行审核试行分类监管。房地产企业的公司债券募集资金不得用于购置土地,发行人应就此出具书面承诺,监管机构将持续监管发行人履行承诺的情况。
就在10月31日下午,楼市再传大消息!
据《上海证券报》旗下的“中国证券网”报道,深交所也于日前发布了“监管函”。如果不是以下四类企业,房企将失去发债资格:
1、境内外上市的房地产企业;
2、以房地产为主业的中央企业;
3、省级政府(含直辖市)、省会城市、副省级城市及计划单列市的地方政府所属的房地产企业;
4、中国房地产业协会排名前100名的其他民营非上市房地产企业。
即便是上述四类企业之一,如果财务指标(5项)不达标,也未必能获得发债机会。
如果说上一轮调控的重点,是20多个城市的政府跟央行分支机构联手,宣布了限购、限贷,那么正在上演的调控是:在央行、银监会的督促下,各银行开始收紧热点城市的房地产贷款,房企发债融资、境外上市也受到限制。
知名财经评论员刘晓博认为,楼市降温的大趋势不可逆转。整体而言,绝大多数热点城市的楼市可以长期看好。一些经济总量偏小,前期涨幅过大的城市,或许调整期会稍微长一些。
附:楼市又出6 大消息,买不买房都要看看
频频传来的监管消息,让最近的房地产市场一天比一天寒冷。
1、公司债收紧:房企融资大动脉断血
曾经被房企视作融资大动脉的公司债,短短几日内就被两大交易所同步收紧。
10月份最后几天,先是21世纪经济报道称上交所发布加强公司债监管的文件,紧接着10月31日中国证券网披露,深交所也发布了类似的监管文件,两大交易所一致明确未来公司债募集资金将不能用于购置土地,并规范分类监管标准。房地产市场调控期间在重点调控的热点城市存在竞拍高价地、哄抬地价等行为的房企将被禁止发行公司债。
这些标准等同于给希望发行公司债的房企设置了明确的门槛,房企借债还债的大门变得越来越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