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国内 >> 正文

西安交通大学传承与发展西迁精神纪实:以梦为马 驰骋芳华 

发稿时间:2018-02-10 10:12:00 作者:高琦 来源: 中国青年网

经历20世纪50年代交大西迁的部分师生行走在西安交大校园内。西安交通大学供图

  中国青年网西安2月10日电(代红玉 记者 高琦)告别繁华上海扎根古都西安,62年前的一场大迁徙,让西安交通大学在西北黄土地上落地生根。这是一部开拓奋进、艰苦拼搏的创业史,也是一部以梦为马,报效祖国的贡献史。历经沧桑而不衰,备经磨难而更强,62年的如歌岁月让西北地区的教育亮起了一颗璀璨明珠,一个甲子的风霜雨雪凝成了一个耀眼的铭词---“西迁精神”。

  2017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对西安交通大学史维祥等15位老教授的来信作出重要指示:“希望西安交通大学师生传承好西迁精神,为西部发展、国家建设奉献智慧和力量。”

  2018年伊始,习总书记在新年致辞中,对西迁精神再发感慨:“他们的故事让我深受感动。广大人民群众坚持爱国奉献,无怨无悔,让我感到千千万万普通人最伟大,同时让我感到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时代决策:应国家之需 承发展之重

西安交通大学校门。西安交通大学供图

  1955年4月6日的晚上,时任交通大学校长、党委书记彭康接到高等教育部的电话,电话中他得知了一个重大消息--党中央决定将交通大学由上海迁往西安。

  彼时,朝鲜战争刚结束,党中央、国务院对国民经济的建设方针做出了调整,把工业布局的重点放在内地,紧缩沿海建设,重要工业内迁。事实上,支持内地工业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建设人才的迁移。

  尽管内迁消息还没有正式公布,彭康已深感事关重大。在接到电话的第二天,他便立刻召集校务委员会和党委会开会讨论。

  “开了很多会,白天晚上不断的开会,把那么老的一个学校,师生员工那么多人,一下子迁到西安,很多思想工作要做。”西安交通大学原校长史维祥对此记忆深刻,他说:“雷厉风行啊,在中央决定了以后,我们执行的非常快,非常坚决。”

  1955年4月中旬,时任交通大学总务长任梦林一行作为先遣队抵达西安考察校址。1955年5月,正值小麦灌浆时节,彭康和几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在西安城墙东南外不远处的一大片农田中停下了脚步,此位置恰好处于唐代兴庆宫遗址范围内。大家欣喜激动,校长彭康当即拍板:这里就是日后交大的主校园。

  1955年5月26日,彭康向师生们公布了西迁的决定,全校反响热烈。

  “当时有很多教师以为西北是满天风沙,冬天滴水成冰,所以要迁校是有顾虑的。”西安交大教授吴百诗表示,从繁华的上海迁到西安在当时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决定,但很快全校师生还是达成了共识。

  1956年1月,交通大学师生组成“西北参观团”现场考察。1956年2月9日,参观团在万言报告中写道:西北这几个城市的工业建设所给我们总的印象是数目多、规模大、技术新、速度快、资金省、干部缺。在参观后我们不仅亲身感觉到西北工业建设的宏伟,并且也更加感觉到了迁校西安的必要性。

  西北参观团的报告很快传遍了交大校园,全校师生的西迁热情瞬间就被调动起来。1956年3月,电制五十三班全体学生提出“跑西安”的倡议,建议用上海到西安的象征性长跑来祝贺学校西迁,全体同学实际的跑步路程累计八万多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赤道两圈。

  “当时我们象征性赛跑,每天跑几千公尺,加起来就是跑到西安的距离。当时也不知道是什么样子,但总觉得将来西安是很美好的。”西迁教师王世昕回忆说。

  就在这一年,交通大学要从上海迁往西安的消息在全国蔓延开来,一大批知识分子满怀激情地加入了西迁大军,一场轰轰烈烈的迁校运动就此拉开序幕。 

责任编辑:张亚云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