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北京4月30日电 (记者 李晗)2017年4月26日,“如何优化智库发展政策暨智库发展的体制性困境与应对”智库研判会在北京《国家智库》编辑部举行。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终身教授、副院长朱旭峰作主题演讲。
朱旭峰从四个方面讲述了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首先,将智库置于整个中国公共决策体系中,进而将智库视为是一个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一个重要元素加以研究;其次,阐释智库理论界关于一些基本问题的讨论、争论或者不同意见,并考虑如何思考这些争议;第三,中国智库发展存在的问题;第四,提出优化政策分析市场的建议。
“在智库运行体系中,首先政府是智库知识产品的需求者,智库是作为知识产品的供给者。从公共政策的视角出发,作为输入系统,其中有三大系统是可以视为输入系统(包括国家系统、地方系统和社会系统),智库属于社会系统的一部分,智库主要涉及知识分子、专家,智库理论上是没有行政权力的,智库通过知识分子、专家的建议影响政府。同时,社会系统还包括企业、媒体、社团、公民等。”朱旭峰认为,当前智库理论界的一些争论中,最主要的争论涉及两个概念,一个是独立性,一个是影响力。一般说智库要保持独立性,必须要和政府保持距离,以免受到政府领导人意志的影响,智库要传播独立的见解。强调独立性的智库是英美模式,即知识分子就应该跟政府唱反调。影响力模式是苏联模式,包括中国的社科院。他说,虽然西方的发达国家拥有相似的民主政治制度,但是在整体层面的制度发展却大相径庭。由于美国特殊的社会制度传统,独立于政府和政党的智库,所谓的独立就是他们标准上的独立才能繁荣发展。与之对比,英国的智库大部分都依附于政党,那些追求独立性的智库有个别的。德国完全实行的是和美国不同的智库发展模式。德国大部分钱都是政府来的,但是仍然宣称是独立的智库。继而,朱旭峰提出疑问:中国很多智库是拿了政府的钱的。我们有没有这个自信?说我们拿了政府的钱,我们还是独立的?或者正因为我们拿了政府的钱,所以我们是独立的?
对于中国智库发展所存在的问题,朱旭峰指出,中国智库研究的最大问题是能力的问题,研究质量亟待提高。因为智库的研究质量取决于智库的专业性,而智库的专业性又意味着专家对自己所在的研究领域要有长期的积累,这个积累包括理论基础、研究方法的积累、长期的实证调查和文献积累。中国的智库专家上述积累都缺乏,可能实证调研的情况好一些,对中国当地的了解可能还比较强,但是文献积累非常弱。同时,中国智库最重要的问题还涉及社会科学专业的人才缺乏。
对于未来智库发展的建议,朱旭峰提出:第一,要确立政策分析市场,鼓励智库积极发展。第二,要求政府兼听,容忍批评,吸收智库的有效建议。第三,智库经费需要多元化输入,只有多元化输入,才能不会被一个经费来源所俘获。
主题演讲结束后,朱旭峰同与会嘉宾深入探讨了智库发展的体制性困境与应对。
来自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上海大学智库产业研究中心、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以及中央党校、文化部、国防大学、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全球战略智库、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和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和改革研究院等多家智库单位的专家学者莅临,围绕“政府制度供给与智库建设”、“政府对智库的培育与规制”、“高端智库的评价体系与退出机制”、“智库结构布局的优化与竞争机制”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本次会议由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和改革研究院(CIRDR)、国家智库编辑部、上海大学智库产业研究中心主办。治国理政智库系列报告课题组组长、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和改革研究院院长于今主持会议。
据悉,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和改革研究院(CIRDR)于2013年启动“智库筑基‘中国梦’”系列主题研讨会,至今先后举办了中国智库国际学术研讨会、海洋强国战略构建高端圆桌会议、中波智库对话、丝绸之路专家内部论证务虚会、医改智库专家圆桌对话、智库产业研究、中美专家高端圆桌对话以及京津冀一体化战略、波中丝绸之路、中蒙俄关系、新型城镇化、智库与智库产业体系建设、证券市场问题、民族地区发展、区域协同发展、“一带一路”重点应对、国家智库长城论坛、雄安新区建设等专题论坛、对话、国际会议和内部研判会近百场。目的是集中政府与非政府智库研究机构专家的智慧,从学术、政策和战略角度,深入探讨研究中国发展与改革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政策和实践问题,围绕国家战略中的重点、难点、突出矛盾和主要问题展开交流,旨在推进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发展,提供一个能够直接反映和充分体现智库内容的交流平台,为国内外提供一个了解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和发展的窗口,从而为实现“中国梦”提供顶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