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的偏说不合理:智勇双全又德才兼备的侯亮平
本来同情祁同伟就已经够奇怪了,但是更奇怪的是同情祁的同时往往主角侯亮平就躺枪,关于这个“猴子”,自第一集开始聒噪就没停止过,几乎众口一词地指责陆毅,说他演技不够好——可以吊打小鲜肉的他,在本剧被老腊肉吊打了。
原本笔者也是这个看法的,当然,那时候我并没有开始看,但在刚刚看了前面几集时,我也确实差不多这个感觉,反正就是觉得他的确不够接地气:
1、体制内向来是讲低调、扎实,他那种见谁都拽得要命,而且对着部下总是吹着口哨、挤眉弄眼的吊儿郎当样,在现实中的必然会“见光死”的——根本就容不下这种人;
2、穿着,这个就不吐槽了,毕竟其他角色也不接地气(几乎每天都西装革履,这个也是不对的,除了领导级别,一般公务员不会这样),但也可以是个Bug,就是穿得太潮,仅此一点问题;
3、作为反贪局局长,他作风比较高调,怀疑谁、要抓谁,都写着脸上,似乎不太符合这个岗位的职业性质。
除了这三点,笔者就再也找不到什么值得吐槽的了,因为,当我再看多几集的时候,我便很快就改变了印象,一句话: 我觉得他演得才是最好的。
一说到这,恐怕达康书记的粉丝首先就会怼我。对于达康书记,我问了不少体制内的朋友,吴刚老师演绎出来的那种“气质官员”,在体制内不说很多,但也绝不会是什么“濒临绝种的品种”。
《人民日报》在评论该剧时就已经举了好几个例子,例如改革闯将仇和,而现实中,据我所知,有不少军人转业干部的作风多多少少都会和李达康有点相像。
我就认识一位南海舰队的同志,他的前任领导就很像李云龙,没事干就开着车到处走,看见哪个部下的车停在娱乐场所门口,就直接把车连人一起带走;对于某些不放心的干部,他会突然找到人家妻子,问人是不是她们家男人老是晚归,要是对方说“是”,而这些男干部又不存在大量加班的情况下……嚯!那这个家庭麻烦可就大了……反正,听说他后来去了别的部门,他的“传说”仍在继续。
当然,像吴刚老师那种程度(例如动不动就高举《党章》与《宪法》)那还是不太可能的,因为说话是门艺术、官场的“话语”与管理就更是一门高级艺术了。若动辄引用《党章》与《宪法》要求党员干部,对于老油条们来说兴许无甚大碍,但要是对着刚刚进入体制的大学生干部或新党员,则 分分钟会引起年轻人的“不适”而导致人才流失,无他,因为年代在变,方法也在变,教化不在声高也不在态度软还是硬。
因此,现实中的“李达康”也是很容易“见光死”的,但是,他毕竟有参照模板,我国能取得那么多辉煌的成就,当然是有人才的。
而侯亮平,则无一可参照——这就是编剧说的“侯亮平是个‘外放’的角色”,也就是说他没有固定的人设,需要陆毅自己把他演活。
而看过超过十几二十集的朋友,若细心观察一下,你会发现, 这个角色是有持续的生命力的,它不断丰满成熟,从开局的吊儿郎当,到后来来到汉东“大闹天宫”后的智勇双全与世故圆滑;再从开局的不近人情(让《睡在我下铺的兄弟》签一张欠条“欠贪官一窝”,实在显得乖张浮浪又自以为是),但到了与祁同伟和高小琴大唱《智斗》那一幕,以及抓捕李达康妻子欧阳菁时,他已经摇身一变,变成一个沉着冷静、进退有度的“大将”。
尽管如此, 他的演技得不到客观承认,个人觉得总归也只是剧本与演员的范畴。而蹊跷的是这个角色表现出来的高尚品德与可贵的人性却竟然也得不到公众的认可。比如:
1、他侯亮平总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用来对比祁同伟时;
2、他的形象太过脸谱化、太假了——说到他的优点时;
3、他之所以有胆子任性,是因为他有个好老婆——意指他背景硬;
4、还有更甚者:他的出身始终没有交待——意指他就是个“红二代”,而且还是来头不小的那种,所以他官运亨通………这么“掐指一算”,那侯亮平就确实变成了一个让人不爽的角色,而祁同伟的“同情值”则瞬间飙升。
其实,这都是歪理。
无关出身,人品才是关键
在第一集让丁义珍跑了以后,侯亮平到陈海家兴师问罪,陆亦可与林华华就当场发飙,认为侯亮平臭显摆官架子,不仅不尊重他们,甚至还怀疑陈海。然而陈海却一秒钟迟缓都没有,立马替侯亮平作出了辩解,指出他虽然是个爱作弄人的“孙猴子”,但却也有孙大圣那样的热血心肠,重情重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