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造桥大师朱志豪去世 他圆了上海人“一步跨过黄浦江”的百年梦

发稿时间:2017-01-18 15:50:20 来源: 新民晚报 中国青年网

  1993年9月23日本报记者孙洪康、杨俊撰写的《中国质量的一座丰碑》介绍了杨浦大桥的建设过程

  1993年10月23日本报报道了杨浦大桥通车盛况

  曾指挥建造上海体育馆 没造过大桥的他接下重任

  1991年11月15日,上海市区第一座越江大桥——南浦大桥建成,12月1日正式通车。

  它是我国第一座自行设计、自行建造的双索面、迭合梁斜拉桥,宛如一条昂首盘旋的巨龙横卧黄浦江上,圆了上海市民“一步跨过黄浦江”的百年梦。

  南浦大桥 规模之雄伟,工艺之严格,技术之复杂,施工难度之高,建设周期之短,是我国桥梁建设史上少有的,在世界桥梁建设史上也不多见。

  而谈到南浦大桥,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的名字—— 朱志豪。

  1987年6月,上海市政府决定筹建南浦大桥,想要邀请他担任黄浦江大桥总指挥。

  在此之前,朱志豪先后指挥过上海万人体育馆、上海游泳馆等大型工程的建造,却没有参与过任何造桥工程。那时,57岁的朱志豪还有三年便可以安心退休,是委婉拒绝,还是咬牙坚持,朱志豪陷入了沉思。

  可是, 考虑到黄浦江给两岸居民生活带来的诸多不便时,他毅然决然地接下这一艰巨的任务。

  指挥建造南浦大桥 实现黄浦江造桥百年梦

  众所周知,南浦大桥是我国自行设计、自行建造的一座现代化、双塔双索面叠合梁斜拉桥, 开创了中国造桥史上的诸多第一次。可万事开头难,在当时,单单是南浦大桥的选址问题就让朱志豪思索良久。经过反复测量,桥址最终选定在南码头的轮渡站, 这是市区内黄浦江最窄的一段航道,只有360米。

  在上海,此前从未有人参与过如此大规模的工程建设,这意味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这也更激励着朱志豪和施工建设者们开动脑筋、敢于创新。浦西段螺旋形引桥便是大桥建造的一大创举。

原标题:“造桥英豪”昨日远行!他圆了上海人“一步跨过黄浦江”的百年梦
责任编辑:海竹
返回首页>>Loading...
首页 |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尾页 
最新推荐
时搜热点
热点推荐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移动版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人才招聘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Youth.cn. 请发送qnb至10658000 订阅手机青年报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1020872号-17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