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9月23日本报记者孙洪康、杨俊撰写的《中国质量的一座丰碑》介绍了杨浦大桥的建设过程
1993年10月23日本报报道了杨浦大桥通车盛况
曾指挥建造上海体育馆 没造过大桥的他接下重任
1991年11月15日,上海市区第一座越江大桥——南浦大桥建成,12月1日正式通车。
它是我国第一座自行设计、自行建造的双索面、迭合梁斜拉桥,宛如一条昂首盘旋的巨龙横卧黄浦江上,圆了上海市民“一步跨过黄浦江”的百年梦。
南浦大桥 规模之雄伟,工艺之严格,技术之复杂,施工难度之高,建设周期之短,是我国桥梁建设史上少有的,在世界桥梁建设史上也不多见。
而谈到南浦大桥,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的名字—— 朱志豪。
1987年6月,上海市政府决定筹建南浦大桥,想要邀请他担任黄浦江大桥总指挥。
在此之前,朱志豪先后指挥过上海万人体育馆、上海游泳馆等大型工程的建造,却没有参与过任何造桥工程。那时,57岁的朱志豪还有三年便可以安心退休,是委婉拒绝,还是咬牙坚持,朱志豪陷入了沉思。
可是, 考虑到黄浦江给两岸居民生活带来的诸多不便时,他毅然决然地接下这一艰巨的任务。
指挥建造南浦大桥 实现黄浦江造桥百年梦
众所周知,南浦大桥是我国自行设计、自行建造的一座现代化、双塔双索面叠合梁斜拉桥, 开创了中国造桥史上的诸多第一次。可万事开头难,在当时,单单是南浦大桥的选址问题就让朱志豪思索良久。经过反复测量,桥址最终选定在南码头的轮渡站, 这是市区内黄浦江最窄的一段航道,只有360米。
在上海,此前从未有人参与过如此大规模的工程建设,这意味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这也更激励着朱志豪和施工建设者们开动脑筋、敢于创新。浦西段螺旋形引桥便是大桥建造的一大创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