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流机制运行不畅
按照河北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在全省施行非警务报警与公共服务平台分流对接的通知》,110报警服务台接到非警务报警电话,对非紧急求助报警,会告知报警群众负责该事项的公共服务热线电话或职能部门受理电话;紧急情况110报警服务台及时通报有关职能部门。
对此,河北各地推出了一些相关举措。上述通知明确的28个公共服务平台热线的开通率普遍保持在90%以上,已开通的热线日间接通率达到100%。此外,承德市还增设民政救助、社区服务、司法调解等热线电话;衡水将群众关注的“出租车司机与乘客纠纷”“自来水管道破裂跑水”“燃气泄露”“热力供暖纠纷”等热线一并纳入分流。
然而,河北110新政实施后的去年5月到12月,全省共接警918万起,其中非警务报警137万起,分流31万起,日均分流约1270起。与之相对的,河北省去年110日均接报警为3.7万起,日均无效报警为2.7万起,日均咨询电话1万余起,实现分流的报警数量显然并不理想。
在基层民警看来,非警务报警分流更面临着诸多现实难题。河北省石家庄市公安局西清综合警务服务站去年接到多起劳务纠纷处警任务,而这本属于非警务报警。该警务站民警王永辉介绍,这些劳务纠纷中,有的是晚间打来电话,相关人服务热线已经无人值守;有的报警人情绪十分激动;有的甚至是报警人联系劳动监察部门后,被告知需要报警解决。
“目前相关的宣传力度还不够,许多群众还不了解、不清楚什么是非警务报警分流。还有相关工作机制没有理顺,有关部门没有形成配套机制,有些非警务报警分流不走。”李中亮坦陈,河北省政府出台的通知虽然明确了110和相关服务热线的受理范围,但却并没有对分流工作对接主体进行明确,影响了分流工作的运行效果。“有的警情比如邻里纠纷等,相关部门职责未能明确,110如果不受理,老百姓就可能救助无门。”李中亮说。
目前,对群众的110报警求助,如果是事关群众人身财产安全的紧急求助,即使超出公安机关职责,河北110也会迅速派警进行先期处置,同时通报相关部门、单位派员到现场处置。
加大打击扩大宣传
针对恶意报警扰警的违法行为,河北公安机关去年开展了集中打击专项行动。截至目前,河北警方共办理恶意报警、扰警案件300余起,刑事拘留48人,行政拘留73人。行动开展后,去年5到12月,河北各地骚扰报警共186万起,同比去年下降16%。
2016年12月30日下午,北京110接到报警称“邯郸火车站地下防空洞有人安装定时炸弹,有人持手枪、冲锋枪”。河北省公安厅立即部署邯郸市公安局组织大量警力,对火车站地区展开地毯式搜索排查,结果未发现爆炸物品和持枪人员等异常情况,最后认定该起警情为虚假警情。
在公安机关工作压力下,18岁的嫌疑人李某某投案自首。经审查明,李某某曾于2013年在外省因涉嫌盗窃被警方误抓,遂心生报复,在邯郸谎报爆炸警情,意图制造影响,引起社会恐慌。邯郸市警方对李某某依法作出行政拘留10日的治安处罚决定。
2016年6月16日,沧州河间市公安局接到通报称:6月13日10时许,该市某人拨打重庆市110谎报重庆市江北国际机场发生爆炸。河间市公安局随后将嫌疑人成某抓获,经进一步查明,成某还多次拨打上海、北京、天津等地110、119、120等电话谎报警情百余次。河间市公安局依法对成某做出行政拘留10日并处罚款200元处罚。
“恶意骚扰可以采取强制措施,相关咨询类的无效报警只能引导。”李中亮表示,这需要相关部门加强联动,加强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的知晓度,逐渐形成停水、停电、噪音污染等日常求助要找供电、城管、环保、工商、卫生等政府部门公共服务平台的认知,在全社会普及为110减负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