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好项目”大赛路演现场。海通通讯供图
“浙江好项目”大赛路演现场。海通通讯供图
中国青年网北京12月9日电 智能手机里哪个部件最重要?在海通通讯创始人金海燕这里,答案是毫无疑问的,那就是“天线”。
这项由俄国科学家波波夫在18世纪发明的技术彻底改变了人类信息传播的方式,如今被广泛应用于所有通讯领域,成为打开信息时代大门的一把钥匙。金海燕和她手下上百名员工就是一群“配钥匙”的人。
自2003年进入通讯行业以来,他们先后为一些设计公司,和联想、摩托罗拉、TCL阿尔卡特、乐视、小米、魅族、三星等提供过天线解决方案。目前,在国内外移动终端设备制造商的供应商名单中,海通通讯已经是个绕不开的名字。
“看不见”的天线
上世纪80年代,大哥大是一个人身份的象征,有钱人往往梳个大背头,穿着呢子大衣,腋下夹着一个皮包。这个皮包还不能小,否则容不下砖头大小的大哥大,以及那根伸出好长的天线。
后来进入小灵通时代,天线被做成了可伸缩式的,打电话前得先把天线拉出来以保证信号。
“那时的天线就是一根外置天线。”就在小灵通最火的2003年,金海燕和丈夫创立了海通通讯,一脚跨入了通讯行业配套部件的研发和生产。当时夫妻俩经常去杭州、宁波,UT斯达康、东方通信等是海通最早一批客户。
到现在,很少有消费者主动关心天线了,只有当信号不好的时候才会提到这个小部件,但这丝毫没有降低天线的重要性。不过天线存在的形式早就不是一根铜线了。
“现在你去看华为、乐视等全金属外壳的手机,其实外壳本身就是天线。”金海燕说。为了帮乐视手机2s完成这个兼具美观和实用性的方案,海通团队没日没夜做了小半年。
在智能终端越做越小,越做越精的背景下,各大厂商对天线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越来越细分。比如,对于强调游戏功能的手机,使用者必须用两手紧握设备两头,如果仍然按照通用的天线解决方案,就会影响手机信号。
这也是为什么海通通讯把研发中心建到距离客户3公里的范围内,并建立“快速反应”体系,力求第一时间了解客户需求,降低沟通成本。目前,针对客户白天给出的需求,海通团队能在10个小时内给出大致的解决方案。
研发占比堪比华为
能在短期内迅速给出符合用户需求的解决方案,这种类似“定制化”的服务考验的是团队的技术和经验积累。
目前,海通通讯已经建立了由硕士、博士和天线专家组成的80多人研发团队,研发在营收中的占比达到了13%——在科技领域,这已是一个相当高的比例。去年,华为的研发占比为15%。
在刚结束的2016“浙江好项目中小微企业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上,海通通讯最终获得了三等奖,金海燕所展示的最新研究成果却是与会人员最感兴趣的。
“在荷兰,已经有一条可以为汽车充电的高速公路,未来无线充电技术将进一步优化移动终端的使用方式。”金海燕所说的无线充电在许多技术环节和天线相通。眼下,海通正在与一家新材料公司合作,通过使用一种纳米晶合金新材料的技术,研发生产手机无线充电设备,目标客户就是三星。
“传统无线充电技术主要由韩国公司掌控,使用的是铁氧体材料,我们的新材料在保证效用的情况下,比它薄7-8倍,更容易与各种硬件终端集成。未来海通还会打造属于自己的无线充电品牌。”
显然进入创业的第13个年头,金海燕和海通都有继续向上一跃的冲动。除了无线充电,他们还把目光瞄准了对技术要求更高的5G和军用通讯。
事实上,只要天线作为信息传播的媒介不受动摇,海通已经具备了在“红海”中争抢高端用户的实力,甚至单从发货量来算,仅手机天线一项,海通已经能在全球占有较高比例,隐隐露出了“隐形冠军”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