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航天员首次自主打开返回舱门 出舱后穿上睡袋

发稿时间:2016-11-19 03:03:06 来源: 京华时报 中国青年网

 

  5项技术

 

  航天员景海鹏乘坐专机从内蒙古平安飞抵北京。新华社发

  航天员陈冬乘坐专机从内蒙古平安飞抵北京。新华社发

  冬日的内蒙古四子王旗阿木古郎大草原一片宁静,只有寒风的呼声。这片在蒙古语中意为“平安”的地方,昨日迎接两名完成飞天之旅的“游子”回家。

  在过去的13年间,作为主着陆场,阿木古郎大草原敞开怀抱,5次拥抱了从太空返回地球的10名航天员。

  □现场

  13时11分启动返回制动程序

  草原上,8架搜救直升机和大批地面搜救人员严阵以待。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人群里,不时有人抬头望天,有的抬起手腕看表。翘首以待的人们,内心既紧张又担心——飞船返回是载人飞行最后一步,也是风险最大的环节之一。

  13时11分,飞船轨道舱与返回舱成功分离,飞船启动返回制动程序,开始朝着地球飞来。随着一阵轰鸣,第一批5架直升机迅速升空,飞往理论着陆点。

  据主着陆场指挥部有关领导介绍,这5架直升机在以理论着陆点为中心的36×36公里的区域上空四角待命。

  而早在空中飞行等候的2架无人机和1架固定翼飞机,按照指令也飞行至待命空域。这是我国在飞船返回搜救任务中首次使用无人机。

  巨大降落伞吊着返回舱缓缓降落

  “回收一号发现目标。”前置雷达站操作手清脆有力的口令传到指挥室。这说明,返回舱已经进入主着陆场测控搜索范围。记者看了下时间,此时距飞船启动制动程序约30分钟。

  “回收二号发现目标!”根据回收一号提供的引导数据,测量站雷达天线也稳稳地跟上了目标。

  “稳了!”现场搜救队员情不自禁地说。

  返回舱离地面距离越来越近,指挥部计算出的着陆点也越来越精确。

  “直升机发现目标!”第一批的一架直升机向指挥部传来消息。此时,在指定区域待命的第二批3架直升机迅速起飞,奔赴返回舱着陆区域。

  “快看!”记者所在的直升机上有人指向远处空中的一个小点。记者定睛一看,红白条纹的巨大降落伞在空中吊着返回舱缓缓降落,宛若一朵美丽的鲜花从天而降。

  在返回舱抛防热大底后,第一批的5架直升机向着返回舱慢慢靠拢。

  地面搜救分队在得到指令后,也开足马力朝着陆点驰骋。数十辆车一路疾驰,在茫茫草原腾起阵阵尘土。

  记者看到,返回舱离地面越来越近。飞船在与大地亲吻的一瞬间,一团尘埃腾空,降落伞紧接着扑在地上。

  此时,是13时59分。

  5架直升机在返回舱附近依次降落。直升机的螺旋桨还在转动,穿着橙色工作服的搜救队员就快速从直升机上跳下,冲向返回舱。

原标题:航天员首次自主打开返回舱门 出舱后穿上睡袋
责任编辑:西湖雨
返回首页>>Loading...
首页 |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尾页 
最新推荐
时搜热点
热点推荐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移动版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人才招聘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Youth.cn. 请发送qnb至10658000 订阅手机青年报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1020872号-17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