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韩美趁乱强推部署“萨德”反导系统。韩美两国打着“拦截朝鲜导弹”的旗号,不顾中俄等国反对,于7月8日宣布在韩部署“萨德”反导系统。“萨德”是美国全球“导弹防御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它的全称是“末段高空区域防御系统(THAAD)”,其X波段雷达探测距离超过2000公里,覆盖中国大陆腹地和俄远东地区,严重威胁中俄安全。由于当时正处在7月12日所谓的南海仲裁案即将公布结果前夕,韩美此举明显是乘人之危,中韩关系因此由暖转冷。在韩部署“萨德”将打破东北亚地区多年来的大国力量平衡,可能导致地区军备竞赛,甚至有可能引发东亚新冷战。
七、朝鲜遭遇70年来最严重洪灾。9月,由于普降暴雨导致洪灾,朝鲜一些城市和郡县遭遇了自1945年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的暴风雨和洪涝灾害,朝鲜最北部的图们江沿线受灾最严重。
八、韩日签署《军事情报保护协定》。11月23日,韩国国防部长官韩民求和日本驻韩国大使长岭安政在首尔代表两国正式签署韩日《军事情报保护协定》(GSOMIA),双方在经书面形式相互通报后,协定即告生效。此举遭到韩国民众和在野党的普遍反对,认为此举不仅给韩国外交和安全带来负面而又深远的影响,而且还将加剧朝鲜半岛的对抗,进一步恶化东北亚的战略环境。
九、韩国爆发大规模反朴槿惠集会。朴槿惠“闺蜜门”事件10月24日爆发,从10月29日起韩国民众走上街头抗议崔顺实干政,要求朴槿惠下台,至今已连续10周举行周六烛光集会,风雨无阻。每次参加示威的人数从几十万到上百万不等。12月3日,集会人数达到232万,创下了韩国宪政史以来的新纪录。除首尔外,在全国各主要城市也纷纷举行规模不等的烛光示威集会。主办方表示,示威活动会坚持到朴槿惠下台为止。公民自发自治的广场民主引导政界从观望走向直接参与,成功地促成了国会通过弹劾案,伸张了民意,烛光集会也被韩国媒体和舆论称为“公民革命”,或将对未来的韩国政治产生深刻影响。
十、韩国国会通过对总统朴槿惠的弹劾案。12月9日,韩国国会以234票赞成、56票反对、2票弃权、7票无效,通过了弹劾总统朴槿惠的议案。国会总议席为300席,其中1位议员退场,远远超出了所需的2/3票数。当天下午7时许国会将弹劾案文本送达青瓦台,朴槿惠当即中止总统权限,等候韩国宪法法院的裁决(最长180天时限)。执政党新国家党有62名议员对弹劾案投了赞成票,只有56名议员投反对票,另有2票弃权,执政党多数议员“倒戈”,朴槿惠已失去执政基础。
(作者为本栏目特约评论员、中国社科院朝鲜半岛问题专家、环球战略智库学术委员会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