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性慈善
在金融市场中,对黑暗面的洞见让索罗斯受益,他用同样的心态去对待慈善事业。他的慈善活动早在1979年就已经开始。这一年,他的对冲基金累积了一个亿的资金,而他的个人财富也攀升至2500万美元。在此财富基础上,他成立了开放社会基金会(Open Society Foundations)。而他的第一个慈善行为,就是在南非的开普敦大学为黑人学生设立奖学金。
根据《洛杉矶时报》1994年3月的报道,苏联解体时,索罗斯个人曾经出资养活苏联超过2000名科学家,资助他们的研究工作,当时的出资额度超过一亿美元,索罗斯害怕这些科学家被极端独裁分子和恐怖分子拉拢,所以出手很慷慨。
外人喜欢把他职业经理人之外的活动分为政治和慈善两大部分,但索罗斯自己却称之为“政治性慈善”。2015年,他退休之际,就宣布自己今后会将所有精力都投入到“政治性慈善”之上,以此宣扬“自由开放社会的价值观和原则”。索罗斯的很多慈善活动,都是在这一理念引导下进行。他设立的基金会,遍布全球70个国家,主要支持人权、言论自由、公共健康和教育的获得,以及自由市场理念。
然而,即便离开了投资界,作为一名慈善家,他也树敌不少。去年12月,索罗斯的基金会便因为“安全威胁”的原因在俄罗斯遭禁。今年1月,俄罗斯北部的科米共和国的一间大学遭到搜查,53本与索罗斯创立的基金会有关的书籍被焚烧。
2015年,据福布斯估计,这位当时身家242亿元的亿万富翁,自20世纪70年代的慈善活动起,已经花费了超过这个数字一半的钱财在慈善事业上。因此,他的行为,很难用“善”“恶”评断。但无疑,他是一个有着清晰理念的人。他曾在接受《纽约客》采访时抱怨,人人都崇拜他赚钱的本事,却没人愿意听听他的政治理念。这位耄耋老人,年轻时师从哲学家卡尔·波普,波普鼓励他严肃地思考世界运作的方式。“开放社会基金会”之名就是来自波普《开放社会及其敌人》一书。
而与投资大师、慈善家这些身份相比,索罗斯本人更愿意称自己为哲学家,他在用金融市场来实践自身的哲学理念。
“我做慈善不是出于罪恶感或任何公共关系的需要。我做这件事是因为我能够负担得起,而且我信仰它。”2003年,索罗斯在接受PBS 电视台访问时表示。
“索罗斯是唯一能够与1890年代的伟大慈善家约翰·洛克菲勒、安德鲁·卡内基、朱利叶斯·罗森沃尔德媲美的当代美国人。”1996年,美国的一位慈善杂志编辑在《纽约时报》上如是评价索罗斯。而在那之后,索罗斯的慈善参与程度日益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