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几次抢险,把路抢通了,过往的司机向你招手,也是很自豪的,在哪当兵都是一样。”魏广帅说。有一年,连着下了半个多月的雪。车全都堵在了路上。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司机们眼巴巴地等着救援。魏广帅就和战友一起背着方便面翻山给他们送吃的。“抢了7、8天才抢通。路通之后,有的过往的司机抱着我们就哭。”魏广帅说道。
当兵在外,和很多军人一样,魏广帅和家人从来都报喜不报忧。父母至今还不知道他耳朵上的伤疤,“后来回家探亲,被姐姐发现了。我说已经好了就没给家里说。”
“没当兵之前觉得军人特别神圣,什么时候都能拉得出。自己当兵之后觉得军人没有那么坚强。分别、老兵退伍的时候都会流泪。”魏广帅对记者说。
武警交通二支队四中队二排代理排长莫未。中国青年网记者开可摄
四中队莫未:不想落在后面给部队丢脸
看到莫未,最先注意到的就是他左脸颊上的伤疤。从左眼眼角斜向下,大约三四厘米的长度。“有一次在老虎嘴救人上山的时候,脚下面踩滑,就伤到了脸,有三四年了。”依旧是轻描淡写的一句话。
著名的“怒江72拐”就是四中队的养管路段。路盘绕在群山峻岭之间,在阳光的照射下发出银色的光芒。超过180度的大转弯让这一路段成为检验司机技术的考场。“怒江沟那段路经常从山上掉石头。有一次眼看着就要抢通了,上面的石头又哗一下掉下来了。”莫未介绍说。
“我新兵刚下连的时候,72拐这边全是土路,灰尘特别大。路上的滑坡很多。”莫未回忆说。海拔4658米的业拉山山顶是冬季保通任务的主战场。“要在上面撒盐、防滑沙,清理路边的积雪。路边积雪太厚的时候,整条路都看不见了。我们只能拿自己制作的杆子,刷上油漆将路标出来,让司乘人员看到路标。有时候雪太大,我们就用自己的车在前面开路,后面挂上防滑链,(过往车辆)慢慢跟着我们下去。”
据莫未介绍,很多都是群死群伤的交通事故。接到消息,武警战士们就往上冲。战士们把绳子和安全带绑在自己身上,从山顶一个个地往下爬。“在下面见到的基本上就是尸体,(我们)再把尸体一个个背上来。”莫未说,“感觉不到害怕了,总觉得自己是在做好事。”
“当新兵、心态没有调整好的时候,觉得这个地方挺苦、挺累的,特别想家。后来在这个地方久了,感觉在川藏线上面能够看到我们的价值。感觉不到辛苦了,还觉得干劲比较足,有什么事情总想上去,不想落在后面给部队丢脸。穿着军装就要一往既如地往前面冲。”莫未说道。
现在,整个川藏线西藏境内的道路已经修缮,即使是在海拔5130米的东达山,也修好了平坦的盘山路。不少官兵从新兵下连开始就守着它,一守就是十几年,直到退役。
欢迎拨打中国青年网新闻热线010-57380651或发送新闻线索至邮箱youthpress@126.com;关注“细腰蜂”(ID:beeyouth)微信公众号,可直接对话记者,曝料线索;关注“学习者”(ID:youth_xuexi)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学习动向。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