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追忆董必武:诗书燃放信仰火炬 勤学简朴标树家风

发稿时间:2016-03-19 00:04: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李川

      应邀嘉宾参加开幕式 中国青年网见习记者 李川 摄 

  据了解,董必武十八岁中秀才,有良好的国学根基。以他的经历,加上由特殊经历培育出来的才情,发而为文,继之发而为诗。毛泽东在给陈毅谈诗的信中曾说过“董老善五律”,可谓真正懂得了董必武诗作深厚的功力。顾璘曾说五言律诗似易而实难,“又须风格峻整,音律雅浑,字字精密,乃为得体。”以誉董必武,亦谓恰当。董必武的书法也是出类拔萃,传统功底深厚、线条遒劲、趣味古朴、雅俗共赏,将董必武的诗和字综合起来欣赏,他的诗可以当书法读,他的书法也可以当诗读。 

  董必武画像 中国青年网见习记者 李川 摄 

  追忆董必武  勤学简朴传家风 

  在董良翚的记忆中,父亲董必武的身份是多重的。“父亲和我说,他不仅仅是我的父亲,还是我的老师、朋友,包括在我入党之后,还是我的同志,我觉得确实是这样。”董良翚回忆道,作为老师,上学时不会做的功课,她经常向父亲请教;作为朋友,她和父亲无话不谈,除了涉及到国家机密外,始终真诚相见;作为同志,她和父亲谈到的事情趋向政治化,也讨论得更为深刻。 

  董良翚告诉记者,“在父亲身边生活多年,我真切地感受到了父亲对自己的严格要求。虽然他不一定教导我如何去做,但是言传身教已经深深影响了我。”对董良翚而言,父亲董必武成功诠释了他的多重角色,耳濡目染中令她学到很多。 

  今年已77岁的梁方建,1961年至1971年十年间一直在董必武身边负责内勤警卫工作。谈及过往,梁方建感触很多,“董老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为人民服务的一生。我在董老身边的十年,深受董老言教身教。在我那之后的工作中,也一直在遵照董老的教育去做。” 

  梁方建告诉记者,董必武对身边家人、工作人员要求严格,“董老经常教育我们,去外地出差工作,一定要按党的要求去办,严格要求自己,不要破坏、违反党的纪律,不要给地方找麻烦。” 

  书法展董必武家人全家福:左起赵菁宇、黄琼珍、马霞、董绍新、张力理、董良翚、张钟哲、董绍壬、董骁。湖北省董必武思想研究会供图 

  在梁方建印象中,董必武一生中无时无刻不在学习,“在车上学习外语背单词,兜里随时带个小纸条,在大会堂开会休息时,也拿出来念。入睡之前看书,一生酷爱写毛笔字,董老每天都规定自己写多少字,如果因出差工作耽误了,回家后还要补上。” 

  此外,董必武艰苦朴素的作风,也令梁方建印象深刻。“董老艰苦朴素,一条毛巾用了好多年,补了又补,直至最后实在不能用了,才换掉。一双鞋子穿了16年,我给他补了三次,董老还是舍不得扔掉。” 

  董必武之女董良翚(中)与汪峰孙女汪珑(右)、董必武侄孙媳妇黄琼珍(左)合影。湖北省董必武思想研究会供图 

  作为纪念董必武诞辰13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本次书法展览全面展示了董必武的诗词作品。董绍壬表示,希望活动能够促进董必武的优秀思想,以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优良传统和品质更好地传承下去。“在董必武思想研究会和武汉人艺合作的话剧《董必武》中,有一句口号,叫做‘塑造精神高塔、传承红色基因’,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井冈山慰问老区群众时提到的。我希望通过纪念董老诞辰130周年系列活动这一契机,将精神信仰和理想信念传递推广,带动社会参与讨论,启发国人。” 

  展览中的书法作品。中国青年网见习记者 李川 摄 

  部分应邀观众观摩书法作品。中国青年网见习记者 李川 摄 

责任编辑:杨青山
返回首页>>Loading...
首页 |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尾页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