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保定市安新县安州小学,六年级学生展示制作完成的人造卫星模型。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川/摄
在保定市安新县老河头学校,学生们围着天文望远镜观测远方物体。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川/摄
对于生活在偏远乡村的很多青少年而言,对天文学意义上日月星辰的了解不多,宇宙对他们而言是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存在。
2017年5月,北京一片星空天文科普促进中心(以下简称“一片星空”)注册成立时,怀揣着“让星光照进现实”的初衷,聚焦天文、航空航天类科普,在乡村中小学通过数字化手段建立县域乡村科学教室模式,开设科普课程,建设科学社团,组织科普活动,捐赠科普物资,让那些乡村孩子也能上“天文课”。
当星光照进现实
2024年11月12日-14日,位于河北省保定市安新县的老河头学校、安州小学、西里街小学迎来“一片星空”志愿者服务团队,已开展7年的“萤火虫计划——乡村科普百校行”活动正式走进这3所乡村学校。
“哇……”巨大的蓝色移动球幕影院里,正播放着《宇宙之旅》《恐龙的灭绝之谜》两部短片,随着一颗颗星球升至穹顶、一只只恐龙步入视野,学生们发出阵阵欢呼和惊叹。
“凹面反光镜将光线反射到平面镜,再通过平面镜反射到目镜上,通过目镜放大成像,从而观测远处物体……”在校园一处空地上,“一片星空”项目总监张春华为老师们讲解着一台反射式天文望远镜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宇航员、宇宙飞船、星球……操场上,二年级的学生们站成两排,手拿画笔在一幅长长的科普画卷上描绘着心目中想象的宇宙图景。
“老师,这条导线怎么接?”教室里,在一堂由北京天文馆副研究员贾贵山带来的科普讲座后,六年级学生们正聚精会神制作人造卫星模型。循着流程图示安装片刻后,一个个零部件便“各归其位”。
在另一间教室,五年级学生们则依序头戴VR设备,沉浸式体验“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从发射升空到环绕火星飞行直至最终成功降落在火星大陆表面的全过程,震撼逼真的场景令学生们啧啧称奇。
“一片星空”副主任李煜往返在各个科普课堂间,偶尔与老师、学生交谈几句,询问他们的收获和建议。
在偏远地区的深耕
李煜是在“一片星空”注册成立几个月后加入团队的。在那之前,她已从事志愿服务多年。
“一片星空”成立初期,主要针对北京地区的困境青少年群体开展天文、航空航天领域的科普公益活动。2019年,一次机缘巧合,团队前往甘肃省临洮县一个偏远乡村小学,为孩子们送去天球仪、活动星图等设备,并为孩子们讲授天文知识。
当时孩子们渴望与快乐的眼神令团队成员难忘,也让大家意识到偏远乡村地区孩子们天文、航空航天类知识的匮乏。
“也许一次不经意间的科学普及,就可以为孩子们打开一扇通向浩瀚宇宙的窗,为他们的人生开启一个新的方向。”李煜说。
但在我国纷繁多样的公益科普活动中,天文、航空航天类科普凤毛麟角,能有专业团队长期践行于此,更是难能可贵。
“在科普类公益活动中,天文、航空航天类是极为小众的,很多乡村学校由于缺乏科普教育资源和师资而接触不到相关知识,甚至一些学校都没有配备专职科学教师。”李煜表示。
7年多来,李煜不仅见证了团队的成长与改变,也见证了很多孩子和学校的成长和改变。
2023年3月,在团北京市委牵线下,“一片星空”“萤火虫计划——乡村科普百校行”活动走进新疆和田塔瓦库勒乡巴克墩村小学,开展校园科技节。4月芳菲时节,“萤火虫教室”正式在学校挂牌,开始为期一年的深度科学课堂。
在筹备“萤火虫教室”时,团队特地捐赠了桌椅、投影仪等设备。一年时间里,团队每个月都会根据不同课程主题为学校提供远程教学。
“参加‘萤火虫教室’的学生们创作的科幻画,刊登在今年6月刊的《科学故事会》杂志‘画中有话’栏目,曾经对学习缺乏兴趣的学生,在天文的魔力下发生显著的变化,主动去找老师借书和提问,更多学生通过天文课程感受到了科学家精神、中国航天精神,并深深烙印于心。”李煜说。
在巴克墩村小学,一个曾经十分厌学的学生的前后改变令李煜印象深刻。“起初,他对参与科普活动持抵触态度,但在一次关于星座数量的课堂互动中,他从最初以为仅有12个星座到通过课程学习知道了实则有88个星座时,那份震撼和惊喜让他对天文知识产生了浓厚兴趣。”李煜回忆道,“自那之后,他从调皮捣蛋转变为勤学好问,不仅在课堂上积极提问,课间也常去找老师探讨各种科学问题。”2024年,在由“一片星空”举办的星空绘画比赛中,该学生凭借独特的创意和细腻的笔触荣获一等奖。
2024年9月,巴克墩村小学在“一片星空”的资助下,打造了一间全新的“萤火虫教室”。
“这个活动星图真的很有趣,它能帮我了解每天晚上天空中会出现哪些星星。”“老师,太阳那么刺眼,为什么用望远镜就不那么刺眼了?可以用家里的望远镜看吗?”……在贵州省黔南州平塘县克度镇第一小学,学生们的反应令学校教师赵佳宇深有感触,“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被成功激发,他们通过提出问题来进一步寻求答案,这是课程最大的成功。”
自2023年10月以来,在西藏拉萨市林周县边角林乡中心小学、堆龙德庆区第二小学等学校,开展太阳黑子观测与研究已成为学生们最感兴趣的活动之一。学生们通过天文望远镜科学观测太阳黑子的演化过程,并进行记录和对比,俨然成为一个个小专家。
李煜觉得,一颗颗天文、航空航天的种子或许就此萌芽、植根。
闪闪荧光 亦可燎原
“一片星空”团队已先后前往十几个省(区、市)的40多所乡村中小学,服务惠及十余万师生。据统计,团队已累计捐赠天文望远镜40多台、VR互动体验设备70多台、活动星图2万多个、月亮盘1万多个、“祝融号”火星车模型2000个、长征五号火箭模型1000个、月球仪200个、科普书籍2000余册等,开展校园科技节40多场。
2024年11月12日,在安新县老河头学校,跟随张春华的讲解,该校初中物理教师石小东逐渐掌握和熟悉了天文望远镜的操作。在望远镜旁,是排队等待观测的学生们,每个人都兴致勃勃,一边认真聆听操作要领,一边紧紧盯着望远镜。
石小东说,这是学校第一台天文望远镜,也是学生们第一次近距离观测。
2024年11月13日,在安新县安州小学,为了让全校760多个学生都能观看到球幕影片,“一片星空”团队特地调整了播放时间,避免因雨天而落空。
安州小学校长王可敬说,这是第一次有天文、航空航天类科普项目走进学校,帮助学生增长知识、拓宽视野,沉浸式体验到科学的魅力。
在手工制作课上,安州小学六年级学生吕翰朗成为最快完成人造卫星模型的学生之一,从未有过的体验令他感觉新颖而有趣。
安新县西里街小学校长马影说:“今天是为孩子们打开通往天文、航空航天领域的门,如何借助望远镜、VR设备、书籍等为他们设计天文学课程,接下来需要认真考虑。”
李煜觉得,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们不仅要成为知识的接受者和参与者,更要成为问题的发现者和成长的体验者。
“我们通过邀请科学家以自身成长为例,用言传身教启发乡村孩子,同时发掘整合专家资源,建立健全科普志愿者服务队伍,定期组织专家、科普志愿者深入乡村,建立长期帮扶机制,为乡村教师开展科普培训,给学生带去拓宽视野的机会。”李煜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