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法律志愿服务队成员合影。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文法学院供图
“阿姨您好!我们是大学生普法志愿者,这些禁毒法律法规和咱们生活密切相关,您看一看……”国际禁毒日,在山东省青岛市灵山卫大集上,一群大学生志愿者身着红马甲,手持宣传资料,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过往的群众科普禁毒知识,引得现场的群众纷纷驻足聆听。
这是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法律志愿服务队的第206场普法活动。25年来,他们奔走于大中小学校园、社区街巷,深入走访调研法院、司法局、检察院等单位,用一次次生动扎实的普法实践,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注入鲜活有力的青春力量。
“老师,难道只有工作了我们才能实践用法吗?我想成立一个社团……”1999年的那个深秋,这所大学的法学学子们决定成立正平普法协会。自此,一颗“中正持平护公义”的朴素种子开始生根发芽。这些年轻人一直坚持着“零距离”深入群众普法,有时,几把凳子、几张桌子,临时拼凑成“法治讲台”,也可以是普法实践的舞台。
从最初的懵懂到如今的从容,这一法律志愿服务队经历了无数次的尝试与调整,但那份对普法的热情始终如一。
“陌生电话要警惕不可乱接,发现可疑短信需注意不可乱点,中奖退税送便宜哄你汇钱是真……”在社区广场上,宣讲团成员耐心向居民宣传反诈骗小常识; “什么是校园欺凌?”“面对校园欺凌应该怎么做?”学校周边的中学、小学,也有了法律宣讲团成员的身影。
随着“业务量”的不断增大,依托正平普法协会,2021年,该校文法学院团委牵头组建更加专业优质的法律宣讲团。宣讲团根据时代发展产生的新问题,进行分类研究并分组进行纳新、培训、试讲,直至最后的宣讲。
如今,法律宣讲团的声誉已传遍校园内外,许多单位和组织都慕名而来,希望他们能够根据自身的需求开展法律宣讲。面对这样的信任与期待,宣讲团的成员们没有丝毫懈怠。他们深入调研,精心准备,针对不同群体推送专项普法“套餐”,为群众送上暖心普法“大礼包”。
从宣讲员到宣讲团负责人,本硕一直就读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法学系的李甜雨亲历了法律宣讲团的发展历程,“刚加入的时候,我们还是凭着兴趣去做志愿服务,但现在的普法实践更像是一种责任和使命,我能充分感受到大家对普法事业的热情、扎实的专业功底、严谨负责的态度”。
“原本加入宣讲团是想锻炼我的演讲能力,没想到我竟然还用法律知识帮助同学讨回1万元赔偿金,这让我深刻感受到学法、懂法、用法的力量。”宣讲团成员杨洪磊感慨。在宣讲期间,他曾遇到一位同学因建筑工地材料洒落被砸伤,面对态度蛮横的施工方,他用学到的法律知识维护了受伤同学的权益和尊严。
今年3月,宣讲团更名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法律志愿服务队后,他们在社区实践中采用“菜单式+点单式”机制,采取“校内+校外”“线上+线下”“宣讲+互动”等多样的普法形式,结合重要时间节点形成了“宪法”“民法典”“禁毒与反诈骗”“消费者权益保护”“反校园欺凌”等七大专题宣讲内容,推出一系列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课程包、手册、视频等可复制可推广的普法宣传素材,满足不同类别、年龄段、文化层次受众的法律需求。
如今,该志愿服务队累计开展普法宣讲200余场,辐射人数超万人,发布的普法短视频与MV累计播放量超千万,初步形成了体系完善、重点突出、全方位、多领域、宣传渠道通畅的普法服务体系。
经过25年的薪火相传,法律志愿服务队已经不仅是交流和分享的平台,更是学习和成长的营地。在这里,成员们进行思想碰撞、交流互助、相伴成长,能够以更专业的姿态走向社会大舞台,为更多人提供法律服务。
法学2020级硕士研究生宋丽玉现就职于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青岛监管局,从事法律审查、行政复议等法律工作。她说:“很怀念在宣讲团的那段时光,也很感恩这段经历。法律是严谨的,不能随便解读,为了保证我讲的内容的正确性,我需要查阅很多文献资料,这一学习过程让我更加懂法知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也会以较高的专业素养来用法。”
“中国石油大学法律服务队的学生们以专业的法律知识,结合生动的案例,为社区法治民众带来了深入浅出的普法教育,也让我们的工作找到了志愿队伍,共同为构建法治社区贡献青春力量,值得肯定。”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司法局局长仇吉娜赞道。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邢婷 通讯员 于露 杨倩 王建侨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