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作为“强国一代”青年,该如何迎接未来的挑战?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发布的一项有3012名青年参与的调查显示,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是受访青年认为“强国一代”最不可缺少的素质,接下来是自信自强、不卑不亢。面对未来,71.9%的受访青年表示应持续学习,接触新事物。
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是受访青年认为“强国一代”最不可缺少的素质
8年前,90后屈进阳以大学生的身份报名参军,成为一名义务兵,“我高中时就想要当兵了,大二时得知可以参军,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对我来说,当兵是一件很光荣、很神圣的事情,也是自己的梦想”。
屈进阳觉得,当穿着那身军装在大街上执勤时,能清晰感受到群众眼中的那份信任,“仿佛我们站在那里,就能带给他们安全感。那一刻,我觉得之前的训练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这些年,屈进阳执行过安保工作,担任过警卫勤务,“其实不管执行什么样的任务,只要穿上那身军装,就意味着肩负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使命,也时刻提醒自己不能辜负这身军装,不能辜负人民的期待”。
作为“强国一代”,要投身国家发展大潮,哪些素质是最不可或缺的?调查显示,66.7%的受访青年认为是忠于祖国、忠于人民。
95后姜博儒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军人,保家卫国。“‘清澈的爱,只为中国。’陈红军、陈祥榕等戍边英雄的事迹激励了我。正是他们以身许国,才护住了如今山河无恙。”在本科没能入伍,姜博儒从计算机专业跨考到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侦查学专业,希望能成为一名人民警察,以另一种方式实现梦想、保家卫国。
今年姜博儒报名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成为一名大学生志愿者。在这里,他认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伙伴,也见到了许多基层工作人员,他们任劳任怨,无怨无悔,“无论何时,他们始终守在一线,不怕吃苦,甘于奉献,用行动建设祖国,守护人民安全”。
64.1%受访青年认为“强国一代”应自信自强、不卑不亢
姜博儒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演出与志愿服务团队中的一名志愿者,在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时担任比利时代表队执旗手,并为此进行了几个月的封闭训练。“那时候每天要训练十几个小时,举着旗杆一动也不能动,天气也十分寒冷,在室外站一天,从头到脚都冻透了。”但一切付出,在开幕式那天都变得十分值得。仪式结束后,他在朋友圈里自豪地写道:“几个月的封闭训练,站在鸟巢中央唱响《歌唱祖国》的那一刻,参与感爆棚。”
95后刘黎如今是贵州省贵阳市白云区牛场布依族乡蓬莱村的村支书助理,在村里的一年多,她觉得村里很多年轻人都在用最朴素的方式表达着爱国之情,“每到国庆,就能看到不少人把微信头像换成了带有国旗标志的”。刘黎发现,村里一共有108名志愿者,80后90后就有72人,青年占了大多数。无论是去一线防控新冠肺炎疫情,还是为学生捐赠文具用品,总能见到青年志愿者的身影。“我觉得我们这一代是很幸运的,从小就生活在一个繁荣富强的国家,会对祖国产生很强烈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也愿意去承担祖国交给我们的任务。”
调查显示,64.1%的受访青年认为“强国一代”要自信自强、不卑不亢,58.2%的受访青年认为要不怕吃苦、坚持奋斗,57.0%的受访青年认为应超越自我、奉献社会。
受访青年认为不可缺少的素质还有:坚持真理、实事求是(55.7%),有理想、有担当(52.8%),不忘初心、意志坚定(46.4%),锐意创新、敢为天下先(45.2%),朝气蓬勃、干净清白(40.8%),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40.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26.8%)。
“在庆祝建党100周年大会上,青年代表用‘请党放心,强国有我’表达了当代青年的心声,展现出这一代青年的家国情怀。”中央团校(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陆士桢指出,当前,我国正处于发展的关键节点,面临来自内外部的尖锐挑战,各行各业都需要更多专业人才,而青年无疑是人才队伍的重要力量。如何更好地引领青年成长,与他们实现更积极的对话,是全社会共同的话题。而对青年来说,要想实现自我价值,达到与内在自我、与外部世界真正的平视,就需要把人生的大目标和日常生活中的小目标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打磨自身本领,提高综合素养,在时代大潮中建功立业,在肩负民族大任时不断成长。
71.9%受访青年认为面对未来应持续学习,接触新事物
“我当下的工作目标就是把治房、治厕、治水、治垃圾、治风‘五治’在村里真正落地落实,提升村里的人居环境。”刘黎所在的蓬莱村正在探索一条乡村振兴之路,真正实现产供销一条龙。但要走好这条路,刘黎坦言自己还有许多方面需要去学习,“在村里发展产业,要了解市场的需求,也要因地制宜,还要引进技术,提高抗风险能力,这些都需要不断去摸索,寻求专业指导”。
姜博儒如今在服务西部,他希望能够利用互联网的优势,通过电商为当地的农户打开销路,构建销往内地的渠道,帮助他们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姜博儒毕业之后的目标是成为一名人民警察,“我会向已经在这个领域工作的同学多取经,加强理论学习,提早做好准备”。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再过几年,屈进阳就将退伍转业。在部队待了8年,他觉得未来最需要调整的是生活习惯,“在部队过的是集体生活,转业之后肯定会十分怀念和战友一起生活的日子”。对于个人的未来发展,屈进阳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也在学习新的知识,“未来想要再回到学校去,把学历再提高一点”。
面对未来,现在需要做好哪些准备?调查显示,71.9%的受访青年认为应持续学习,接触新事物,66.1%的受访青年认为是强身健体,提升身体素质,65.9%的受访青年认为要努力工作挣钱,保持经济独立。
其他还有:做个好父亲/母亲,让孩子幸福成长(49.8%),成为家庭的顶梁柱,让父母无忧(49.8%),学好外语,拥有走向世界的能力(30.6%)。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王志伟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