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革命足迹,中越人士共议做好青年工作
发稿时间:2025-06-02 15:15:00 作者:马子倩 陈小茹 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马子倩 记者 陈小茹)参与大学生课堂教学,是越南胡志明共青团中央执委委员、海防团市委书记黎克源英的日常工作之一。从自己亲身接触的年轻人身上,他感受到,每一代人都有着浓厚的爱国精神,如何将其激发出来,是关键所在。
黎克源英是近日来华参加越南青年“红色研学之旅”首场活动暨“沿着胡伯伯的足迹”研学营的越方代表之一。5月20日,在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馆举行的中越青年工作研讨会上,黎克源英分享了他的上述见解。
5月20日,广东广州,越南青年考察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馆。共青团广东省委供图
当天,中越青年一同参观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旧址和“革命之路——胡志明同志在中国”专题展览,回顾20世纪中越革命先驱并肩战斗、探寻救亡图存道路的峥嵘岁月,同时前往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园拜谒了越南范鸿泰烈士墓。
“如何将前辈的革命成果转化为年轻一代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动力,始终是我们的核心任务。”黎克源英在研讨会上提出,要推动青年加深对共产党作为执政党领导合理性与正当性的认识,为此,组织红色研学项目“非常有必要”,这是让红色基因融入青春血脉的“好方法”。
要充分挖掘和运用红色资源的育人价值,得到越南高平团省委宣教部部长农氏香江的认同。她表示,在越南,共产主义思想教育被视为整个政治系统的重要任务,而开展教育需要依托大量实践。
农氏香江介绍,越南胡志明共青团注重采用新方式,发挥青年一代自我培训的作用。例如,借助新技术手段与社交平台宣传党的理论和观点;组织各类理论竞赛活动;编撰青年信息材料供基层党支部学习,并依据青年的爱好和工作需求适时调整,确保信息能以易于接受的方式传达给青年。
她进一步补充说,一些省级和县级的理论青年俱乐部正在越南逐步建立起来,为青年提供了学习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越南共产党及越南胡志明共青团重要思想的平台。
5月20日,广东广州,越南青年代表考察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园,祭拜越南范鸿泰烈士墓。共青团广东省委供图
同样为了给青年政治骨干的培养搭建平台,2007年,中国共青团中央启动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以下简称“青马工程”)。研讨会上,广州市团校党委书记杨成将“青马工程”广州培养模式概括为“一群有情怀的人”“一个特鲜活的馆”和“一批可触摸的课”,并作为开展青年理论武装的有益经验,分享给在场越方代表。
“一群有情怀的人”,是指要充分激发青年教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一个特鲜活的馆”,是指2021年,全国首家“青马工程”实训中心在广州市团校落成,以互动、沉浸的形式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融入教学环节;“一批可触摸的课”,则指盘活广州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资源,推出“红棉”系列等特色课程。
用杨成的话说,这样一来,“让党的创新理论更加入脑、入心、入魂”。
秉持着为中越友好注入全新活力、助力青年不负期待而开展工作的初心,中越青年工作研讨会现已发展成为中越两国共青团组织在思想工作领域加强交流的重要平台。
5月20日,广东广州,中越青年工作研讨会举办。共青团广东省委供图
组织中越青年围绕多元主题开展深入交流研讨,也是此次研学营的亮点,开展的相关活动还包括《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中越大学生读书分享会、中越边境青年发展研讨会等等。
越南高平团省委副书记农氏绒坚信,通过双方坦诚开放的交流,中越两国青年增进了共识,坚定了开展青年教育工作的行动决心。“我们不仅分享了理论经验,更在彼此身上看到了携手同行、互助共进的精神。”
“这一次广州之行既是缅怀历史之旅,也是传承精神之旅,更是交流合作之旅。”广州市委副书记陈向新表示,希望穗越青年做历史的传承者、创新的开拓者、和平的守护者,继续互学互鉴,携手前行,继往开来,为构建具有战略意义的中越命运共同体凝聚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