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院士专家走百米红毯 青少年现场追星致敬

发稿时间:2025-01-06 21:09:00 作者:朱娟娟 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朱娟娟

  一条近百米的红毯从马路一侧延伸至会场,10位院士专家戴着红色围巾,一一款步走过。红毯两侧,鲜花簇拥,挥舞“追星牌”的粉丝团掌声如潮。这是1月6日,2025年湖北省科技创新大会特别环节——“院士专家走红毯”的现场。

  走上红毯的“明星团”阵容强大。他们中有两院院士,有科技企业首席科学家、项目总工程师,也有80后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在现场交流环节,围绕国家所需“研究真问题、真研究问题”,成为专家们共同谈及的话题。

  夏军院士走上红毯,向观众致意。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朱娟娟/摄

  第一位走上红毯的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水文水资源专家、武汉大学教授夏军。夏军是我国首位自主培养的水文学及水资源专业博士。71岁的夏军现场回忆,大学一年级“第一课”是到四川都江堰水利工程参观,当时他就被工程背后古人的治水智慧深深震撼,立志要在现代水文科学方面做出自己的探索。

  与水结缘50年,围绕重大水工程管理、海绵城市建设、防洪减灾等方面,夏军持续研究并产生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曾获国际水文科学领域最高奖——国际水文科学奖。

  眼下,夏军正在研发建设“长江模拟器”,致力于给长江装上“智慧大脑”,打造流域系统综合治理的科技重器。“面对洪涝灾害、水环境治理等问题,我们应继续为长江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夏军说。

  李培根院士团队走上红毯,与粉丝们互动。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朱娟娟/摄

  “根叔!根叔!”伴随粉丝团的欢呼声,77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李培根带着团队踏上红地毯。

  “根叔”这一称呼,源于李培根担任华中科大校长期间学生们对他的“昵称”。数十年里,李培根扎根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领域开展教学科研,在我国智能制造领域产业落地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如今已满头银发的他,依旧工作在“AI+制造”科技创新一线,致力推动产业全链条数字化转型。

  结合当下正火热的“人工智能”话题,李培根现场分享自己的思考:“人工智能正深刻影响各行各业,我们要抓住发展机遇,也应警惕一些挑战,比如,对人工智能的一些恶意应用;同时,如果过分依赖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认知能力退化、生命动力失调等问题。”

  “明月降碳,节能减排”,是粉丝团为武汉大学教授定明月特制的“追星标语”。

  定明月长期从事碳中和领域碳基能源清洁低碳利用研究工作,创新性设计了新型疏水改性铁基复合催化材料,为我国碳基能源二氧化碳减排革新性技术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他曾获2024年度湖北省青年科技创新奖、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优秀奖。

  谈及“科技创新需要怎样的科学家精神”,定明月认为,一是要有家国情怀,“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国家”,老一辈科学家们以解决国家发展面临的科技问题为己任,青年科研人员应学习这种崇高的科学精神;二是面对挑战要敢于迎难而上,坚持坐“冷板凳”、锲而不舍;第三要有团队精神,多学科合作。

  以手术台上的科技创新,见证每一次怦然“心”动——紧接着走上红毯的,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魏翔教授。

  因在全球首创“经心尖心脏不停跳室间隔心肌切除术”及“心脏不停跳心肌切除系统”,为解决世界性医学难题提供了有效的“中国方案”,粉丝们形容他是“心脏再造、‘妙手’魏翔”。

  令观众们意外的是,魏翔在现场讲述中称他的“心肌旋切”技术,灵感来自于路边削菠萝师傅手艺的启发。

  科学家如何保持这种创造力的敏感?“专注很重要。一个好的想法不是凭空产生的,一定离不开对某一个科学问题的长期思索与钻研。只有保持专注,才能在一些转瞬即逝的灵感闪现时有所启发;只有保持专注,才能在遇到困难时,与团队一起坚持下来。”魏翔说。

  红毯上,丁文红教授款步走来。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朱娟娟/摄

  一身浅色套装、丝巾与红围巾叠搭的丁文红一走上红毯,就迎来了阵阵掌声。武汉科技大学教授丁文红,是本次红毯上唯一的女性科学家。

  红毯之外,许多人不知道的是,与钢铁“较劲”的32年里,火光飞溅、焊花飞舞是丁文红最熟悉的场景。抱着“钢铁报国”的初心,丁文红一次次走进“挑战区”,改变我国大型冷连轧技术依赖进口的历史,攻克残余应力调控世界难题。

  2024年1月,党中央国务院首次开展“国家工程师奖”表彰,81名“国家卓越工程师”中有5位女性,丁文红是其中之一。在57岁时拿到这一特别荣誉,丁文红说,这激励自己要继续面向国家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做有价值的科研。

  青年人开展科研最需要的品质是什么?“我认为很重要的一点是淡泊名利,没有多余的想法,放开手脚就可以做到更好。”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丁文红说。

  随后召开的湖北省科技创新大会上,宣读了《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2024年度湖北省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共授予337项(人)科学技术奖励。武汉大学夏军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李培根院士获“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各获奖金200万元。此外,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金额100万元;青年科技创新奖奖金20万元。上述奖金归获奖者个人所得。

  聚英才,筑舞台,出实招,谱新篇。在湖北,另一条看不见的“红毯”已然铺开。

  2024年,湖北组建科学技术委员会,省政府主要领导任主任,省委科技委出台相关意见,致力打破教育、科技和人才管理边界,推动一体化融合发展;湖北省科技厅、省委人才办等6部门联合发布《“科技人才贷”工作实施方案》,单笔贷款可达1000万元,为科技创新注入金融“源头活水”;湖北探索出台科技创新容错免责事项清单,强化鼓励创新、允许试错、宽容失败的政策导向。

  一组组数据为“红毯效应”写下注脚。

  2025年1月5日,湖北省科技厅公布数据:2024年,湖北全社会研发投入1408.2亿元、同比增长12.2%、增幅位居全国第3,研发投入强度较上年提高0.19个百分点、增幅位居全国第1。湖北省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入选数量、青年拔尖人才支持数量、新进站博士后数量同比增长10%、48%、33.2%。

  今年,是湖北举办红毯仪式的第六年。现场,少先队员们为科学家们献上鲜花,敬礼致意。红毯起点的拱门上,“增强自信、志存高远、协同发力”的字样格外醒目。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武汉1月6日电

责任编辑:杨逸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