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新闻 > 即时新闻 >>  正文

围剿“金融黑灰产” 行业呼吁合力共治

发稿时间:2024-12-09 09:30:00 来源:证券日报 作者:李 冰 中国青年网

  证券日报记者 李 冰

  金融为民,是金融工作永恒的底色。为了加强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障,金融机构打响了一场合力狙击“金融黑灰产”的战役。

  “感觉自己正在体验‘侦探’的工作,想‘破案’真的是不容易。”某金融机构客服中心负责人王静(化名)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她之前在公司只是负责客服工作,但现在的主要工作则是打击“金融黑灰产”。

  与王静感受相同,另一家金融机构相关负责人杜宇(化名)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正在火车站候车,他正在协同公安机关办案的路上。

  据杜宇讲述,他之前主要是做合同审查诉讼与监管合规相关工作,近年来配合公安机关打击“金融黑灰产”已成了他的重要工作任务。让他感受颇深的是,作为“金融黑灰产”种类之一的非法代理维权只是在网上“动动手指”,但对于需要解决问题的机构来说却得“跑断腿”。

  监管部门、金融机构、研究机构等普遍认为,“金融黑灰产”表现形式多元复杂,发展态势连点成面,造成财产损失达百亿元级,严重侵害了金融消费者权益。当前监管部门不断加大对“金融黑灰产”的治理力度,提升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质效。时至今日,从行业联合共建“黑名单”,再到官方倡议指导,打击“金融黑灰产”已经逐渐迈入“常态化”。

  看似“馅饼”实为陷阱

  所谓“金融黑灰产”即金融黑色及灰色产业,是指与金融领域相关的,利用非法手段牟取利益或行走在法律边缘的,严重搅乱金融市场秩序的“产业链”。

  近年来,一些披着“解决债务”“代理退保”“征信修复”等外衣的“金融黑灰产”组织及个人活跃在网络上,为金融消费者制定所谓的“维权方案”,挑动消费者甚至冒用消费者身份对银行及相关机构进行恶意举报、投诉。

  记者了解到,该类组织及个人一般是打着“反催收”“债权优化”等旗号的咨询公司,借助互联网搜索平台、社交平台等传播渠道,以提供所谓的“代理维权”服务,通常要求消费者提供个人敏感信息并支付一定代理费用,诱导金融消费者通过无理缠诉、恶意投诉,达到减免债务目的。

  就非法牟利层面来说,某金融机构向《证券日报》记者讲述了一些细节:“这类组织一般提供多种服务和收费方式,比如,提供简单的沟通话术与投诉方法来对金融机构施压,收费标准约在1000元;提供相对简单的委托代理投诉服务,收费标准在2000元至3000元不等,此外,如果需要线下拉横幅‘债闹’,价格还会更高。尤其在一线城市若借款金额较大,接受借款人全权委托,尽其所能向金融机构施压以减免债务偿还额度,其收费标准是所减免债务金额的30%至50%。”

  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权益合伙人陈爽爽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对金融消费者而言,这看似是“馅饼”,但实际却是陷阱。“以‘非法代理维权’为例,表面看起来可以为债务人减轻还款压力,实际上债务人不仅需要支付一笔价格不菲的咨询服务费,还可能会被诱导采用涉嫌违法违规的手段进行维权。消费者如果听信教唆,可能会发生报假警、伪造证据资料等违法违规行为。”

  从金融机构视角来看,非法代理维权是有迹可循的。海尔金融消费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向《证券日报》记者举例称,实践中,非法代理维权用户在投诉话术上表现为“模板化、套路化、虚假化”,投诉表现出“缠访、闹访”的特征。诉求一般表现为通过提供虚假证明材料提出减免贷款息费、本金分期,甚至本金减免等不合理要求。

  事实上,近年来,纷繁复杂的“金融黑灰产”发展迅速,已造成严重财产损失。据马上金融消费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马上消费金融”)联合西南政法大学发布的《中国金融黑灰产治理研究报告》数据显示,自2021年起“金融黑灰产”快速发展,造成财产损失达百亿元级。

  手段不断翻新

  随着短视频平台的普及,“金融黑灰产”手段花样也在不断翻新,对于金融消费者而言更具迷惑性。

  美股上市公司信也科技相关负责人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当前非法代理维权等黑灰产出现了通过互联网平台扩大用户触达范围等新特征。

  “同业交流中,大家普遍面临的问题是,部分短视频平台的管理缺乏对应的规范,导致失真的金融信息通过网络快速传播,一方面降低黑灰产组织获客成本,另一方面可能导致消费者盲目相信,从而失去正常维权的初衷,并挤占正常用户的维护权益通道。”某金融机构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说。

  事实上,“金融黑灰产”的种种行径不仅侵害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影响相关金融机构的正常运营。记者从银行、消费金融机构、金融科技公司、小贷平台等机构口中得出了相似的答案。

  对于金融机构而言,“金融黑灰产”乱象挤占正常投诉维权渠道和资源。而以非法代理维权为名的“金融黑灰产”在机构端投诉占据了惊人比例。比如,河南中原金融消费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原消费金融”)数据显示,非法代理维权在该公司投诉中占比达到30%以上;奇富科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坦言,“初步统计,公司非理性诉求的缠访投诉约占公司正常投诉的30%。”美团金服当前“金融黑灰产”类投诉约占该公司正常投诉信访35%左右。在美团金服看来,非法代理维权已经上升到公司“安全管理”层面。美团金服相关负责人表示,“金融黑灰产乱象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相关机构的运维成本,影响金融普惠力度。”

  也正因如此,谈及“金融黑灰产”对金融机构带来的影响,“扰乱正常消保秩序”是机构提及最多的。马上消费金融相关负责人表示:“金融黑灰产加大的不仅仅是机构端的工作负担,更多的是扰乱正常消保维权秩序。”

  “对于‘金融黑灰产’,银行机构主张应敢于斗争、坚决斗争,严厉打击,因为其对于金融秩序的损害,对司法资源、监管资源、银行服务资源的浪费都非常大。”某股份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杜阳认为,对于金融消费者而言,“金融黑灰产”将带来经济损失、征信影响、隐私泄露等危害,甚至会引发金融消费者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信任危机。一是“金融黑灰产”组织实际可能是以“协助清债”为名实施诈骗;二是消费者向非法组织提供个人敏感信息可能被滥用或转卖,带来后续安全风险;三是“金融黑灰产”组织煽动消费者与金融机构对立,进一步恶化消费者对金融体系的信任,长期来看可能影响金融体系的正常运转。

  行业呼吁合力共治

  针对上述乱象,当前“金融黑灰产”治理工作以监管部门为核心,金融机构自发协作为主体,创新与合规并行,已初步形成了一套全域覆盖、相对完善的管控体系,对金融业健康有序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近年来监管部门持续推进该领域治理工作,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比如,2024年5月份,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警惕涉金融领域“代理维权”风险的提示》;11月份,国家金融监管总局联合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在京召开第一次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保护监管联席会议提出,强化法规制度和政策措施协同,健全完善投诉处理、纠纷调解、公众教育等方面工作机制。

  机构侧成效不断显现,此前,马上消费金融牵头发起了“打击金融领域黑产联盟(AIF)”,成为业内首个打击金融黑灰产的组织;美团金服自2023年8月份以来,帮助消费者累计挽损40万余元;四川新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欺诈风险防控良好,2023年成功拦截贷款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上千起,拦截电诈资金超7000万元,电诈案件拦截率超过90%;为了应对当前频发的代理投诉现象,中原消费金融建立了“疑似代理”的标签,区分场景制定针对性应对话术;同时探索视频核身、声纹识别等科技手段,提高黑产辨识力。

  也有部分银行机构对记者反馈成效。综合来看,当前商业银行在前端、中端、后端,对于风险预防、消费者体验以及投诉的压降等都做了大量工作,并在积极推动科技反制措施。

  同时,伴随关注度和必要性的逐步加强,基于“金融黑灰产”治理的研究与探讨层出不穷,但仍存在着一些局限性和片面性。从实践来看,一些问题仍待解决。

  “未来要推动业内数据共享。让更多机构加入联盟,共享的数据就会越来越多,大家群策群力在不同维度贡献线索,黑灰产立案难、抓捕难、取证难的问题就能得到有效缓解。”马上消费金融相关负责人说。

  深圳乐信控股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则认为,打击“金融黑灰产”仍需要司法、社会、行业等多方紧密协作,形成合力共同整治。需要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强化多部门间的协同治理机制,利用科技手段提升监管效率与精准度,对发现的非法行为依法严惩以形成震慑。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分析,为了能更好地打击这类非法行为,需要金融机构在做好金融服务的同时,进一步做好金融消费者教育,畅通金融消费者维权渠道。

责任编辑:任洁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