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10月29日,中国青年报“青年早新闻”来了——“青年关注、关注青年”!
几分钟速览最新热点,带你走近“宝藏学校”、触达“青春团讯”、学习“榜样人物”、了解“服务动态”:设好闹钟,今天继续:“青春·Bao到”+“田野·希望”;昨天,他们将课堂“搬”到青年书店;中青号推荐 | 学霸集体撒狗粮,复旦这波操作Chill了。
设好闹钟,今天继续:“青春·Bao到”+“田野·希望”!
今天,中国青年报社将继续推出“青春中国·拥Bao未来”特别节目。
下午2点播出“青春·Bao到”篇章(点击看直播),晚上7点播出“田野·希望”篇章(点击看直播)。
在“青春·Bao到”篇章中,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中青校媒大学生记者将和嘉宾们一起畅谈新奋斗、新机遇、新未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副总设计师黄兵,将带我们了解“胖五”的“硬实力”;中核工程先进核能技术研究院创新中心副主任姚迪将讲述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的研发故事;巴黎残奥会7金得主蒋裕燕将分享科技如何助力运动员训练,以及她对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期待;《黑神话:悟空》动作捕捉演员殷凯将分享自己演绎“天命人”背后的故事,带你了解“动捕”这个小众职业如何逐渐“出圈”。
在“田野·希望”篇章中,我们将邀请来自山东、河北、甘肃等地的新农人和投身于乡村振兴一线的企业负责人,听他们讲述扎根一线赋能乡村振兴的青春故事,看他们所描绘的充满金色希望的田野景象!
他们有的返乡创业种粮,为国家粮食安全奉献青春力量;他们有的入驻助农直播平台,为乡村农产品打开销路;他们有的打造新的产业方向,为乡村振兴开辟新赛道;他们有的守护乡村孩子健康成长,用企业担当成就少年梦想;他们有的用所学知识建设新农村,助力村容村貌焕新颜……他们每位青年,都奔跑在乡村振兴的路上!
昨天,他们将课堂“搬”到青年书店!
据中国青年报10月29日1版,昨天下午,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钱学森以另一种形式来到青年中间——钱学森数字人在大屏幕中感慨,“今天,你们已经无限靠近和抵达的星辰大海,这是我之毕生所求啊”。
由中国青年报社主办、中国青年网和中青在线协办的“青春中国·拥Bao未来”特别节目首场“书香·点亮”篇章昨天在位于北京交通大学的思源·青年书店开播,并在中国青年报社全矩阵及多家平台推送。
这是主打创新元素的思源·青年书店开业后的首场活动,号召青年朋友以书为媒,让书籍成为进步的阶梯。
“他会做大量夹批和眉批,注上自己的想法。薄薄的纸片和飞速写下的句子,记录了钱学森那一瞬间的思想闪光点。”钱学森教育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北京灵境智慧公益基金会秘书长朱廉在节目中讲述了钱学森的读书故事。他说,钱学森一生博览群书,参阅过书籍3.5万多册,期刊400多种,藏书4万多册。
节目播出当天,钱学森灵境智慧书屋在思源·青年书店正式设立。
10月28日,位于北京交通大学的思源·青年书店,书店的铭牌。当日,思源·青年书店在北京交通大学揭牌。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陈剑/摄
朱廉说,书屋将有助于推动科学知识的普及,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更将全面满足校园精神文化的多元化需求。
昨天,参与现场活动的嘉宾共同启动“科技下午茶”环节,来自机电、通信、历史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将课堂“搬”到了青年书店。
北京交通大学青年教师李振坤将一瓶水拿上舞台,他介绍,水中类似黑色变形虫的材料叫“流变机器人”,即运用4D打印技术生产出的软体机器人。李振坤团队较早实现了这一智能材料的国产化。目前,“流变机器人”已投入医疗应用场景中进行动物实验,预计3年至5年将投入临床试验。
10月28日,在位于北京交通大学的思源·青年书店,北京交通大学机电学院青年教师李振坤(右)作主题为“磁控4D打印及流变机器人”的分享,分享过程中,李振坤邀请在场的一位青年朋友上台做相关的材料实验。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陈剑/摄
北京交通大学数智轨道交通研究院副院长官科放眼长三角大环形高铁,讲述高铁安全运行背后,科研人员潜心攻关多项难题。北京郭守敬纪念馆副馆长佟怡天则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带领青年朋友云游京杭大运河的“最后一公里”。
10月28日,位于北京交通大学的思源·青年书店,北京郭守敬纪念馆副馆长佟怡天作关于中国大运河主题的分享。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陈剑/摄
乒乓球“超级全满贯”得主、青少年成长计划发起人邓亚萍与同济大学物理教授吴於人手握乒乓球拍,通过视频分享小球背后的物理大学问。邓亚萍团队与中国青年报社合作推出的公益科普课《小球大学问》也将于近期上线。
10月28日,位于北京交通大学的思源·青年书店,乒乓球超级全满贯得主、青少年成长计划发起人邓亚萍(左)与同济大学物理教授吴於人,通过视频分享乒乓球和物理的故事。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陈剑/摄
更多内容可点击查看全文: 《在一家家青年书店读万卷书 “青春中国·拥Bao未来”首场特别节目开播》
中青号推荐 | 学霸集体撒狗粮,复旦这波操作Chill了
据有料青年中青号,10月27日,“与你共复 百廿好合”复旦大学校友集体婚礼举行。120对现场“发糖”的新人都是近三四年登记结婚的,其中有46对是双校友;新郎、新娘的平均年龄都是30岁。
新娘孙潇泱、新郎潘峰在校园相识、相爱,毕业后选择旅行结婚,这次补上了仪式;新娘和亚林、新郎苏千专程从郑州赶来,还带上了3岁的龙凤胎宝宝。这是复旦大学首次为校友举办集体婚礼,也开启了复旦大学120周年校庆的序章。作为证婚人,校长金力祝愿新人们和学校共同发展,培育好未来的“复二代”。
现场视频可点击前往中国青年报客户端中青号查看: 《学霸集体撒狗粮,复旦这波操作Chill了》
整理:张力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