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分享的是《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的第四十三章——《习主席勉励我们“要将自己的命运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
2012年6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到清华大学调研考察,在看望毕业生并与赴基层工作的学生代表交流时,习近平语重心长地对同学们说:“今后的工作中大家会遇到各种困难,不要只想着一路上鲜花铺路。当我们取得成绩的时候,不要骄傲自满,要谦虚谨慎;当我们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要愈挫愈奋、不断努力、自强不息,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磨砺意志、增长才干,在报效祖国的过程中成长成才。”他勉励同学们“要将自己的命运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
当了解到毕业生中有人立志参军投身祖国国防事业,有人志愿到西部基层建功立业,有人准备潜心科学研究,有人选择自主创业时,习近平感到非常欣慰。他勉励同学们坚持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艰苦环境中砥砺意志,在实践锻炼中增长本领,在奉献祖国中成长成才。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应该如何“将自己的命运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如何将“青春梦”融入“中国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呢?
坚定信念,国之大者,眼中有山河。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还记得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中的电动旗杆设计者林治远吗?为了保障开国大典时国旗顺利升起,与国歌配合严丝合缝,他争分夺秒,排除万难,用一个惊心动魄的未眠之夜守护立国大事万无一失;还记得电影《我和我的父辈》中的施儒宏吗?他带着全家在戈壁深处冒着生命危险研制火箭,不幸牺牲,而他的妻子继续在航天一线艰苦奋斗,他的孩子继承梦想,最终驰骋宇宙。正是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的接续奋斗、共同努力,才用青春志气挺起中国脊梁,才用爱国情怀书写中国奇迹,才用身体力行将一个个“不可能”变成“可能”。
学以致用,坚韧不拔,手中有本领。要想实现梦想、担当重任,就要有真学问、真本领。
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托举着载有3名航天员的神舟十四号飞船飞往苍穹,这是中国人的第九次太空远征。从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到第一次太空漫步,再到拥有自己的“太空之家”;从“一人一天”到“三人半年”,再到两个乘组将在太空“会师”,建造属于自己的“太空家园”的“飞天梦”,在全国各族人民的高度关心下、在无数“青春梦想”的助力下梦想成真,这就是真学问、真本领!
要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我们青年一代就要刻苦钻研、不畏艰难,孜孜不倦地学习理论和专业知识,“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在学习中增长知识、锤炼品格,在工作中增长才干、练就本领”,在“真刀真枪”的实干中成就一番事业。
勇担使命,奋斗无悔,脚下有行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刀要在石上磨、人要在事上练,不经风雨、不见世面是难以成大器的。”对青年人而言,基层一线正是磨炼意志、增长才干的最佳“磨刀石”。当年现场向习近平作汇报的清华大学机械系2012届毕业生李金玺,毕业后进入徐工集团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工作,承担了全球首款八轴千吨级起重机底盘的总体设计任务;化工系2015届毕业生高帅,毕业后主动前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达孜区德庆镇工作,参与发展农牧民党员100余名,帮助200多户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实现了脱贫;法学院2017届毕业生顾蛟龙,毕业后先后在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和喀什地区的县乡基层工作,参与完成了脱贫攻坚和易地扶贫搬迁等重大任务。他们在艰苦、吃紧、吃劲的岗位上“摸爬滚打”,在接地气中增长了才干。
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上,青年人要披荆斩棘,要勇往直前,要敢担当能吃苦,多到基层“蹲蹲苗”,在一线矛盾多、困难多的地方磨砺自己,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后面的路才能走得更稳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