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辽宁宽甸:紧扣主线绘就幸福画卷

发稿时间:2024-10-22 20:33:00 来源: 国家民委

  宽甸满族自治县位于辽宁省东南部,是辽宁省唯一的边境县。一栋栋高标准暖棚解决了农民冬季无苗可栽的困境,一条条柏油马路替换了危险陡峭的盘山土路,一个个特色产业吸引外出游子返乡就业创业……近年来,位于中朝边境的宽甸县,正在悄然改变。

  国家民委将宽甸县确定为全国首批“共同现代化试点”之一,指导宽甸县结合本地发展实际,不断提升自我发展能力,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三个意义”。宽甸县以“共同现代化试点”为抓手,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推进经济、民生、文化各项事业快速发展,绘就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崭新画卷。

  党建引领促共融

  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宽甸县石湖沟乡石湖沟村党总支部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时淑娟,刚到村里工作时,村干部收入少,党员外出务工的多,大家都很少关心村里事儿。

  时淑娟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动员班子成员带头清理道路、沟渠、河道垃圾,改变脏乱差的村容村貌。大家每天起早贪黑,一干就是半个月。许多村民也纷纷加入环境整治的队伍。如今,石湖沟村组建了8支“先锋党员突击队”,大事小情处处能看到党员的身影。

  近年来,宽甸县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深入开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教育实践活动,打造“鸭绿江畔党旗红”特色党建工作品牌,开展“中华民族一家亲”特色党建活动……一系列特色活动,凝聚起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大合力。

  ▲抗美援朝志愿军渡江地——河口断桥,游客络绎不绝。丹东市民宗局供图

  深入挖掘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引导各族群众传承红色基因、厚植家国情怀。在长甸镇河口村毛岸英纪念馆、红色文化长廊等爱国主义教育场所,开展“赓续红色血脉、传承革命精神”主题系列活动,每年吸引各族群众40余万人参观学习。

  着力推动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建设,在古楼子乡、下露河乡、河口村、虎山村等地建立民族工作服务站,设立便民服务窗口,打通基层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构建党建引领、服务群众、清单管理、项目保障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产业发展谋共富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有我可爱的故乡……”每到春天,鸭绿江水绿如碧,一岸桃花艳百里。迎着江风生长的万亩桃园,已成为河口村的标志。

▲春日丹东河口,鸭绿江畔桃花盛开的美景。新华社发

  春赏桃花,秋品鲜桃。近年来,河口村大力发展以万亩果园为代表的特色产业,以农业观光、爱国主义教育游为品牌的乡村旅游产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成为各族群众增收致富重要渠道。美丽的桃花成为看点,鲜桃成为受欢迎的农产品。2023年,燕红桃年产量2500万公斤,产值1.2亿元,村民人均增收1.5万元,村集体经济达35万元。

  近年来,宽甸县坚持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三个意义”,以“文旅+产业+民族”融合发展模式,在青山沟村创建兴边富民特色产业综合体,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验馆,兴建小浆果产业示范园和民俗游互动项目,小浆果、大榛子、燕红桃等兴边富民特色产业在省内外享有美誉。

  2023年,宽甸地区生产总值113.9亿元,同比增长5.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51万元,同比增长3.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1万元,同比增长8.4%。

  民生改善助共享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宽甸县东滨河公园人山人海,展现出独特魅力。东滨河路及景观绿化工程项目是宽甸县“八大提升工程”中“民生建设提升工程”的重要一项,也是集防洪、排涝、生态、娱乐、休闲于一体的多功能精品工程。

  近年来,宽甸县全力推动民生事业快速发展,在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及民生保障等领域,不断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大幅增强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宽甸满族自治县大梨树村发展特色种植产业。中国民族报社记者 周宛霖摄

  宽甸县容貌持续改善,更换节能路灯900盏,建成5G基站137座,主城区及高速公路沿线基本实现信号全覆盖。农村发展日益完备,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新建改造农村公路221.5公里,修建和改造桥梁29座,完成道路防护工程1.3万立方米,建成省级美丽宜居村25个。

  办学条件不断优化,投入1700余万元用于改善提升小学、初中、高中的办学条件,维修改造20余所学校,实施下露河乡中心幼儿园新建项目,让各族青少年都能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

  医疗保障显著提升,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提升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综合诊疗服务能力,搭建宽甸县中心医院同清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结对帮扶平台,确保各族群众都能享受到更优质的医疗资源。2023年,全县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达32.3万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23.2万人。

  文化交融促共鉴

  河口村是抗美援朝出征地之一,也是革命烈士毛岸英在祖国留下最后足迹的地方。毛岸英小学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65中学合作共建国防教育,与多所学校联合举办主题宣讲活动,以文化交融凝聚起磅礴伟力,助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游客在铁路抗美援朝博物馆参观。中国民族报记者 周宛霖摄

  近年来,宽甸县积极组织“文体旅+民族”融合发展活动,先后举办传统体育运动会、天桥沟滑雪锦标赛、民间故事会、宽甸桃花节等多项活动。结合各民族乡村民俗风情,利用村文化广场和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定期开展品读中华文化优秀作品活动,为各族群众搭建交往交流交融的广阔平台,推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力度,依托下露河朝鲜族乡、长甸镇等民俗资源,打造非遗文化特色旅游村、旅游景区,开展非遗项目“四进”工程,整理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39个,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推进文博院馆等教育基地建设,县图书馆顺利通过“国家三级馆”评估定级,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宽甸六堡”展览馆项目主体建设完成,极大程度丰富了各族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在宽甸古楼子乡蓝莓种植暖棚中,工人采摘蓝莓。来源:新华社

  “共同现代化试点”开展以来,宽甸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三个意义”,将民族团结与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文明进步等多项工作深度结合,在共同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上迈出坚实而有力的步伐。

  下一步,宽甸县将充分利用边境民族地区的特殊发展潜力和独特开放优势,紧密结合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继续探索符合新发展理念、具有宽甸特色的共同现代化建设发展路径,将宽甸县建设成展现各民族团结和谐共进的开放窗口、全国民族地区共同走向现代化的先行样板。

  了解更多详情可点击专题:“石榴花开共富路”——创新推动各民族共塑中国式现代化 https://finance.youth.cn/finance_ztch/slhkgfl/

责任编辑:纪佳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