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沙洲村:延续“半条被子”的温暖

发稿时间:2024-10-16 10:49: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中国民族报

  “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3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2016年10月,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情讲述了“半条被子”的故事。

  故事的发生地——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村,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赓续红色基因,滋养团结根脉,以国家民委开展的和美村寨建设为抓手,引导各族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不断延续“半条被子”的温暖,谱写民族团结进步新篇章。

  共拓新路,同增收齐致富

  精美实用的艾香手工锤、工艺精湛的瑶绣服装、图案丰富的瑶绣布包……沙洲村乡村振兴瑶绣共富工坊里,琳琅满目的瑶绣制品展示着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创建共富工坊,是沙洲村按照“大沙洲、大景区、大联动”的发展思路,和周边11个村(社区)合作联动,探索民族地区共同富裕新路径的一项重要举措,已带动本村和附近村近百名绣娘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 各地游客慕名来到沙洲村“打卡”。

  “半条被子”温暖了沙洲村,也带火了红色旅游。依托红色文化资源,传承红色基因、擦亮红色地标,沙洲村旅游业发展如火如荼。2023年,沙洲红色旅游景区接待全国各地游客140余万人次,高峰期日接待游客1.8万人次。

  红色旅游方兴未艾,绿色产业做大“蛋糕”。沙洲村统筹利用少数民族发展资金等,积极发展水果、金银花等特色产业,特色水果、金银花种植面积分别达7.2万亩、2.4万亩,建设金银花加工厂57家。探索“合作社+农户+电商/超市/企业”生产营销模式,扶持专业合作社15家,打造产销一体化平台。

▲ 沙洲村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此外,沙洲村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通过商标授权、入股分红、委托经营等方式,壮大村集体经济,建成光伏发电厂、农家乐、乡村振兴就业工厂等村办企业,村集体收入大幅增长,2023年达106万元。

  产业发展带动就业创业,依靠“种果子、开店子、摆摊子”,沙洲村八成村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4年的4356元增加到2023年的2.3万元。

  沙洲村先后与新疆吐鲁番市克尔碱村、湖南湘西州十八洞村和益阳市清溪村、江西井冈山市神山村等地签署友好共建协议,采取开设农产品专柜、相互开展宣传推介等方式,相互支持在本村实施体现民族团结的农业产业、文旅产业等项目,持续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结对共建交流活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让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

  和衷共济,同促文明和谐

  夜幕降临,沙洲民俗广场灯光璀璨。在欢快的乐曲中,广场舞队队长张美英领着姐妹们翩翩起舞。“我们村从偏远山村‘蝶变’为‘网红’景区,我们要排练更多更好的节目,扮靓幸福生活。”她说。

▲ 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拓宽了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平台。

  文化洒甘霖,日子甜又美。沙洲村开辟文体艺术传习场所,开办书法班、读书班、舞蹈队、篮球队、合唱团“两班两队一团”,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以文化人、以文养德,促进群众精神生活富足充盈,引领乡风文明持续向好。

  近年来,前来沙洲村“打卡”的游客日渐增多。沙洲村完善村规民约和卫生评比方案,建立红黑榜制度,使文明卫生检查评比制度化、常态化,促进人居环境、旅游环境不断改善。

  老党员朱晓勇是村里的“红色管家”。他每天早出晚归,穿梭在景区、村庄之间,维护景区秩序、倡导诚信经营、督察卫生环境。

  在沙洲村,像朱晓勇这样的“红色管家”不在少数。在环境整治、巡逻巡防、广集民情、帮扶济困等日常工作,以及议事、道德评议、连心走访和志愿服务等活动中,“红色管家”成为一支积极的力量。

  为促进共建共治共享,沙洲村成立村民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治安协作会和好人协会“四会”组织,组建党员模范先锋队、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打造“支部+N”乡村治理联动矩阵,完善服务网络,共建美好家园。

▲ 沙洲村常态化开展宣讲活动,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沙洲村建立村民互助会,实施“群众点单、实践站派单、志愿者做单”的方式,为困难户、残疾户和孤寡人群开展爱心捐赠、帮工帮技等活动,弘扬各族群众手足相亲、守望互助的优良传统,“有事大家帮”蔚然成风。

  以“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为重要阵地,沙洲村在各族村民、游客中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引导各族群众传承红色基因,深刻领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凝聚团结奋进新征程的磅礴力量。

  如今的沙洲村,在“保护、提质、升温”的发展主基调中,既有令人惊艳的“容貌面子”,又有动人心弦的“文明里子”,呈现一幅团结和美的生动画卷。

  共享成果,同绘幸福图景

  每到中午饭点,沙洲村幸福食堂都会飘出饭菜的香气。食堂服务人员拿出餐盘,将荤素搭配、色香味俱全的菜品盛好,端到围坐桌边的老人们面前。

  “幸福食堂为全村年满70岁的老人、其他特殊困难群体提供一日三餐,用餐人数达40人。”食堂工作人员介绍。

  老人们一边品尝可口的饭菜,一边聊着天。家长里短中,高频词就是“幸福”。

  沙洲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发展中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补齐民生短板,增进民生福祉,让各族人民实实在在感受到推进共同富裕在行动、在身边。

  聚焦村民所需所盼,沙洲村以“便民、高效、100%的满意度”为宗旨,创新实行“马上办、网上办、预约办、指导办、上门代办”的服务模式,新增老年公交卡等6项网办事务,基本实现群众办事不出村,办结事项群众满意度100%。

  “身在沙洲村,生活有保障,好事一连连,红利一串串,真是好幸福、好温暖。”70多岁的村民朱华中说。前不久,他和老伴领到了每人每月240元的老年补助,还凭着获评“卫生示范户”的200积分到沙洲湘妹子能量家园兑换了生活物资。

  ▲ 沙洲村举办的村晚活动,呈现了各族干部群众的幸福生活面貌和感恩奋进的精气神。

  以民心为经、以民生为纬,沙洲村编经织纬,绣出“半条被子”故事新图景,持续提升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过去红军给了我们半条被子,现在党给我们带来了幸福日子。”朴实的话语,道出了各族村民真诚的心声。

  民心暖了,沙洲村各族干部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信念更加坚定,“五个认同”不断增强。前不久,沙洲村村民委员会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

  (本文图片均由沙洲村提供)

责任编辑:杨逸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