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财经|共青团|大思政|青年电视|青年之声|法治|教育|中青校园|励志|文化|军事|体育|地方|娱乐|ENGLISH
首页>>新闻 > 即时新闻 >>  正文

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西藏千年盐田 “晒”出古村新生机

发稿时间:2024-09-14 21:46:00 来源:新华社 中国青年网

提示信息

Subtitle/CC
    Speed
      Quality
        Audio Track
          SpeedNormal
          Subtitle/CC
          Audio Track
          Quality

            西藏昌都市芒康县纳西民族乡位于澜沧江畔,当地从唐代开始制盐,距今已延续1300余年。

            千年盐田在澜沧江两岸依山而建。新华社记者王洪流 摄

            盐田在澜沧江两岸依山而建,由多根木柱搭架,架上用透水性强的泥土铺成平面夯实。

          盐田由多根木柱搭架。新华社记者侯韶婧 摄

            当地村民仍保持着原始的手工晒盐方式,他们从澜沧江畔的盐井、盐池中取出卤水倒入盐田,经阳光蒸晒、风干,结晶成盐。远远望去,盐田错落有致,景色奇美。

            雪域高原上,芒康县纳西民族乡群众正在劳作。新华社记者王洪流 摄

            2008年,西藏自治区芒康县的晒盐技艺(井盐晒制技艺)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奔涌的澜沧江畔,一块块盐池星罗棋布,部分盛有卤水的盐池倒映天光云影。新华社记者沈晓朦 摄

            随着旅游业的兴起,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前来打卡,村里开起了农家乐和民宿。

          当地群众正在辛苦劳动。新华社记者魏冠宇 摄

            盐井、盐田之所以吸引着众多游客慕名而来,除古法晒盐的历史和文化外,还因为这里如“天空之镜”一般的独特美景。

            记者:王洪流、侯韶婧、沈晓朦、魏冠宇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原标题: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西藏千年盐田 “晒”出古村新生机
          责任编辑:白珂嘉
           
          首页 | 上一页 1 下一页 | 尾页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