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水质“试金石”海菜花:洱海边的“生态菜” 助农兴产护湖泊

发稿时间:2024-08-22 21:03: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宋莉 朱彩云)在洱海边种植海菜花20余年,李文全没想到贮藏保鲜难的洱海“生态菜”,不再只是云南大理餐桌上的一道必吃菜,如今也远销至北京、上海,广州等地。

  海菜花,主要生长在大理洱海的高原湖泊中,是当地人口中的“一杆绿”,因对生长环境要求极高,只能在温度适宜、水体洁净、透明度较高的水体中生长,因此被人们称为水质“试金石”。又因其种植过程中不使用化肥和农药,营养价值高,深受当地人和游客青睐。8月21日,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参加“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时来到大理州洱源县海菜花产业研究基地,似繁星般的海菜花盛开在湖面。

  “我们这里是洱海水源地,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合海菜花生长。”洱源县松曲村党总支书记芮龙佳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该村自2014年起,开始大规模推广环保价值高、经济效益好的海菜花种植,替代了“大水大肥”的特色产业大蒜。“目前,松曲村海菜花种植面积已达1500多亩,带动500多户农户???。”芮龙佳说。

  芮龙佳坦言,为了更好地保护洱海流域水质,松曲村不仅通过有效收集农村生活污水、畜禽粪便,避免废水流入洱海,还通过湿地建设、退耕还湿、生态隔离带建设等措施,有效阻拦农业废水直接流入洱海,提升入湖水质。

  在洱源松曲村土生土长的农户李文全,见证了当地海菜花种植产业的发展和当地为改善洱海水质所做的改变。如今,李文全不仅自己种植了90亩海菜花,年收入达二三十万元。他还成了洱源海菜花产业研究基地的“土专家”。

  “‘一杆绿’适宜在浅水区种植,最佳生长深度在50公分至80公分的水面,全年均可生长和采摘,夏天每7天至10天可采摘一次,冬天则每14天左右采摘一次……”每每说起海菜花种植,李文全如数家珍,他也和海菜花产业研究基地的科研专家交流过。“现在,他们基地开始研究深水种植海菜花种植了。”李文全说。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洱源县人工种植的海菜花面积达3000亩。海菜花种植也使得当地水体污染物进一步降解5%,溶解氧提高10%,透明度提高30%-50%。

  这一数据背后,也折射出当地对于高原湖泊水环境的保护。近年来,随着对洱海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大,洱海水质持续向好。洱源县在推进洱海流域水质保护与农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将人工种植海菜花作为生态产业进行扶持和培育。

  在大理工作十年,从事过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水库提升改造以及环境治理等领域工作,85后段从贵如今投身于生态农业,成为洱源海菜花产业研究基地负责人。

  “海菜花的生长状况,是当地水质改善和生态环境效益提升的直接体现。”段从贵说,2023年以来,该基地研究团队主要致力于优质种苗培育、标准化种植生产以及冷链保鲜等技术的研究工作。在科研的助力下,目前,洱源人工种植海菜花的保鲜期提升至12天,打破了海菜花保鲜期短、不易长途运输的产业发展瓶颈。“我们的目标是通过品牌化运营,将海菜花推向全国市场,为当地绿色经济产业转型贡献力量。”段从贵说。

责任编辑:纪佳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