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刚过,现在正是岭南地区气温最高的时候,在广东江门鹤山市双合镇,农户们正在洒满阳光的山头上,进行一场“甜蜜”的丰收。
超千亩鳞次栉比的光伏板顺着山势高低起伏,光伏板下种植着一行行凤梨等农作物,长势喜人。当地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获得增长的不只有光伏发电量,农产品也在盛夏喜迎丰收。不过,实现“农光互补”的好处远远不止“一地两用”这么简单。
种植户毛木森告诉记者,这个基地总面积1200亩,主要种植凤梨、五指毛桃、粉葛、辣椒、茄子、红薯等农作物,今年凤梨的产量很高,预计亩产可达5000斤。
尝到甜头的不只是农户,光伏能实现节能减排、提高村民收益,而喜阴耐旱的凤梨地正好给光伏项目提供了难能可贵的产业用地。土地综合利用率提高了,农户种植不仅不耽误,还增加了产出,双方一拍即合。
光伏板上发电,光伏板下种植农作物的立体土地综合利用模式,大大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项目把光伏用地免费返租给农户,引导他们种植多种农作物,总产值超278万元。而这“千亩良田”也是由荒地改造而来,曾经的“撂荒地”摇身一变成了村民们的“致富田”,不仅提高了土地综合利用率,还改善生态环境,降低碳排放,可谓是“甜头多多”。
双合镇先庆村驻村第一书记罗家宏说:
现在我们这个光伏基地已经建设起来了,种植了很多农作物,农作物也已经开始丰收。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完善这个基地,在科普、研学游等方面进行拓展,助力乡村三产融合,助力“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
让“绿色行为”开展的同时又能实现“金色收益”,在广东,这样的立体考量不止发生在凤梨地里。俗称“卖阳光”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碳普惠交易在广东多地陆续进行、“降碳贷”让碳减排激励转化为融资成本、广东首个EOD项目即生态环境导向开发项目落地实施......这场阳光下的双向奔赴,“以绿生金”的步子越迈越大,丰富的绿色变现方式让大湾区跑出“绿富双赢”加速度。
用立体的创新实现生态和效益“双赢”,用系统思维通盘考虑全局。这场灿烂阳光下的“双向奔赴”中,我们看到了书写在岭南大地上“绿美生金”的新答案。
(总台记者 林丽丽 孙冰 戴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