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我的岗位在乡村、车间、沙漠、深海、蓝天……
“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启动侧记

发稿时间:2024-06-13 21:53: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李瑞璇 记者 张渺

  2014年,中国医科大学大三学生石芮川第一次跟随学校的社团——“红医摇篮——源自红军的人民医疗团”(以下简称红医团),走进辽宁省大连市庄河地区开展胃癌早筛诊疗服务。

  辽宁省大连市庄河地区曾经是我国胃癌高发地之一。当时,石芮川看到当地村民防癌意识薄弱、医疗技术条件落后,萌生出成为一名肿瘤医生的想法。

  “一个医学生的成长过程是漫长的”。石芮川知道,做好未来的职业规划不能凭借“一时兴起”。既然选择一条路,就要“走到底”,而她这一“走”就是10年。

  “命运的齿轮”在不知不觉中开始转动。在下定决心之后,她着手组建疾病管理团开展医疗下乡服务。10年来,石芮川及其团队累计派出68批团员,完成4296例胃癌筛查,帮助庄河地区从胃癌高发地转变成了肿瘤早筛示范区。

  2021年博士毕业的石芮川,如今已成长为一名肿瘤专科医生。现任红医团总队长的她,踏过暴雨后泥泞的山路,进过岌岌可危的瓦房,接诊过因病致贫的百姓……

  像石芮川一样因为一次机遇便扎根一线、践行承诺的学生还有很多。6月12日上午,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学生代表齐聚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全国启动仪式上,以“我的岗位在乡村、在车间、在沙漠、在深海、在蓝天”为题,分享了他们在基层医疗、智能制造、绿色环境、海空装备等领域的创新创业实践。

  是什么原因让一个土生土长的“南方小土豆”扎根沙漠,一干就是6年?重庆交通大学在读博士生聂启霞给出的原因只有一个,就是“守住那片绿洲,守住老百姓的家”。

  2019年,还是本科生的聂启霞懵懵懂懂地跟随老师首次踏上了内蒙古乌兰布和沙漠,在这之前,作为南方人的她对沙漠“没有太大概念”。走入沙漠后,她发现在南方随处可见的绿草如茵在这里变成了所见不多的“绿洲”,更多的是漫无边际的黄沙。

  “从那以后沙漠成了我的第二个家。”聂启霞每年都要在沙漠里待上四五个月,白天要顶着黄沙和烈日,晚上要忍受刺骨的寒风,她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研究出“沙漠土壤化”的关键技术,实现“聚沙成土”。

  在严酷的自然条件下,聂启霞也曾萌生放弃的念头。但命运仿佛铁了心要将她“拴”在沙漠,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和学弟学妹们来到一个被沙漠侵蚀的村庄——由于沙漠化严重,村民们不得不背井离乡,这里成为“无人村”。

  聂启霞被触动了。她决心坚持下去,用所学的知识保护这里。经过努力,聂启霞所在团队目前已经在国内外20多个沙漠、戈壁、岛礁、沙化草原等试验地取得成功,改造面积已达40000亩。

  “当我看到以前还是寸草不生的荒漠里,已经长出了这么大的萝卜,还有西瓜、番茄、辣椒等各种果蔬,在生态治理的同时,还能给沙区老百姓带来一份不错的收益,我觉得我们的工作是值得的!”聂启霞笑着说。

  对于未来,聂启霞有着自己的“小算盘”。她和团队算了一笔账:哪怕仅改造我国沙化土地的1%,就将新增2600万亩可利用土地,“那得是多有意义啊!”聂启霞感叹,虽然这个目标有些遥远,但她愿意用坚持给出答案。

  有人在沙漠坚持,也有人在深海坚持。

  “听,这是来自深海的声音。”哈尔滨工程大学本科生张轩野在启动仪式现场播放了一段6秒的录音,引出了一段来自深海的故事。

  深海是地球最大的未知区域。要想实现“下五洋捉鳖”的梦想,声学释放器必不可少。它就像深海装备上的密码锁,是确保深海设备长期布放并安全回收的关键。

  2024年2月,张轩野与17名科考队员登上了前往西太平洋的科考船,在7000米的深海布放国产深海声学释放器。

  面对着出海期间的晕船、台风、巨浪等多项考验,他们从不言退,始终坚守在实验岗位上。

  3月25日凌晨4点,科考船到达预定点位,准备对海底设备进行回收。张轩野怀着紧张的心情按下了信号发射按钮,声信号发射到深海,经过释放器的反馈再回传到水面只需要10多秒的时间,但这短短的十几秒,凝聚着无数次的试验与失败。所有人都在焦急地等待着深海声音的反馈,时间突然变得很慢很慢……

  “同船的科考队员经常问我,国产设备性能到底行不行,每次我都会坚定地说,没问题。”虽然这样说,但张轩野的心里也会有紧张情绪。

  在这时,张轩野听到了一段美妙的声音。这是来自深海的信号回声,这声音代表着国产释放器在深海成功解锁。

  “当看到声学释放器上的五星红旗浮出水面后,全船都激动得大喊。”张轩野笑着说,自己为在深海岗位的坚守和付出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

  命运的齿轮继续转动着,将更多青年们的希望与梦想带向远方。正如启动仪式现场通过AI技术生成的“钱学森数字人”所说的那样:“青年人没有不栽几个跟头的,没有不碰几个钉子的”,但“不要失去信心,只要坚持不懈,就终会有成果”。

责任编辑:杨逸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