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新闻 > 即时新闻 >>  正文

小青写作笔记|科技热点!写“人工智能”主题文章的5个角度

发稿时间:2024-06-04 23:30:00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中国青年网

  当下,“人工智能”是目前科技发展的热门话题之一。在关注科技前沿发展、感受科学精神的同时,也有不少文章在思考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各种问题以及解决措施。

  “人工智能”也多次被纳入中考、高考的阅读和作文材料。今天,围绕该话题,和大家分享《中国青年报》文章用过的相关素材,一起来看看!

  角度一:AI时代,如何共存

  人工智能以令人眼花缭乱的速度改变着一切。大约18个月前,美国科技公司Open AI推出了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Chat GPT,短短几个月就累积了1亿用户。虽然人们常常陷入科技泡沫,但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未来似乎非常笃定。Chat GPT横空出世后,不少人开始把世界划分为“Chat GPT之前”和“Chat GPT之后”两个世界。

  人们对人工智能的热衷并非昙花一现。随着人工智能产品不断迭代升级,人们越来越多地感受到其魅力。5月上旬,Open AI宣布推出新模型GPT-4o,它可以与使用者展开语音对话、识别图像、实时翻译……一些人为此感到震惊:相比此前的版本,GPT-4o似乎“更像人了”。

  摘自:《Z世代已准备好“和人工智能共存”》

  角度二:助推新质生产力,与AI和谐共生

  用福建师范大学副校长刘三女牙的话说,生成式人工智能是近些年来“最具颠覆性的技术性突破”。他也提到,新质生产力正是以颠覆性技术突破和颠覆性技术创新为前提,而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技术发展恰好具备了这样的要素和特点,势必对各行各业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摘自:《人工智能挑战 高校如何应对》

  角度三:技术与人文的融合

  王希明说:“我们所具有的人生体验,我们在语文课堂上所获得的温情,所获得的生存下去的一种支撑,是永远不可替代的。我认为在未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一定是越来越重要的。刘慈欣《三体》中有一句话:‘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我们的语文教育做的就是‘给岁月以文明’的工作。”

  摘自:《专家热议人工智能时代的语文学习》

  角度四:技术与艺术的融合

  前不久杀青的《清明上河图密码》中,就有8个主要场景应用到虚拟拍摄,包括树下雪景、日落湖边、废船墓场等特殊场面,这些场景如果实地取景将是一个耗时耗力的大工程。“借助虚拍技术,不仅显著提升拍摄效率,真实的现场感也让演员入戏更快、体感更好。”该剧总监制陶昆说,“除了降本增效,虚拟拍摄的更大的价值在于,为影视创作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可能。它不仅扩 了创作的空间范围,还拓宽了创作者的想象空间。”

  摘自:《人工智能时代,新技术赋能中华文化》

  角度五:技术与人性的辩证关系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具有特殊性与复杂性及局限性,但这正是人的价值与意义,尤其在驾驭人工智能与应对AI时代方面,如何保持人类的主体性,并为人工智能注入文化性与伦理性及良善因子,既能够使其发挥科学向前向上的一面,又能为人类预置的善性因子所引领,以利他为导向,服务于人类成为一大课题。

  摘自:《人工智能时代如何实现文化守正创新?北大教授:坚持“以人驭器”,而非“人驭于器”》

原标题:小青写作笔记|科技热点!写“人工智能”主题文章的5个角度
责任编辑:白珂嘉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