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星辰大海 | 三个关键词解读嫦娥六号月背挖土之旅

发稿时间:2024-06-03 22:39:00 作者:邱晨辉 李思佳 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6月2日,嫦娥六号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在鹊桥二号中继星支持下,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预选着陆区。

  嫦娥六号月背挖土之旅再次引发关注。嫦娥六号任务实施人类首次月背采样返回,工程创新多,风险高,难度大。那么,嫦娥六号落在哪?怎么落?如何“挖土”?一起来看。

  人类对月球背面一直充满好奇。近几十年来,人类从月球采回数百千克月球样品,但至今仍缺乏从月背带回的原位样本。嫦娥六号预选着陆区和采样地点位于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

  选择这一盆地有何考量?专家介绍,南极-艾特肯盆地是太阳系中已知最大的撞击坑之一,被公认为月球上最大、最古老和最深的盆地,是月壳演化三个独立的地体之一,可能保存了月球上古老的岩石,科研价值高。在该区域采集样品并进行分析研究,有望填补人类获取月球背面样本的空白,对月球科学新突破具有独特价值,将为深化人类对月球成因和太阳系演化历史的科学认知作出新贡献。

  怎么落?嫦娥六号探测器“出发”前,地面科研人员只能通过卫星遥感影像了解着陆区概况。但着陆时会遇到多少石块、撞击坑?这些小尺寸的障碍物无法提前获知。为了让嫦娥六号更为平稳地实现月面软着陆,科研人员前期花了不少心思。在轨道设计上,相比嫦娥五号,嫦娥六号的近月制动从2次变成3次。通过3次近月制动,嫦娥六号可利用一系列控制方式,让探测器较为精准地飞行到预定着陆区上空,再择机实施着陆。同时,为了更好地控制着陆过程,科研人员在嫦娥六号探测器上配置了多个敏感器,这些敏感器可实现测距测速、障碍识别等功能,以求平稳、安全着陆。

  如何“挖土”?成功着陆后,嫦娥六号将开始持续约2天的月背采样工作。科研人员为嫦娥六号精心设计了两种“挖土”模式:钻取和表取。探测器随身携带了钻取采样装置、表取采样装置、表取初级封装装置和密封封装装置等“神器”,将采取深钻、浅钻,以及“铲土”“夹土”等方式,采集月球样品,并进行密封封装。

  嫦娥六号已翩然飞进“广寒宫”,其后续的月背“挖土”之旅更值得期待。我是中青报数智主播辰辉,一起奔向星辰大海,我们下次见!

  中国青年报社 出品

  记者:邱晨辉

  剪辑:李思佳(实习生)

  数智主播生成:邱晨辉

  图片/视频素材来源:国家航天局

  本次播报由中国青年报“青年语料库”支持

责任编辑:白珂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