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四部门联合发布指导意见 智慧城市发展加速

发稿时间:2024-05-27 20:30:00 作者:贾骥业 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贾骥业 记者  朱彩云

  驾车来到十字路口,手机导航能精准读秒,告知用户红灯时长;仅靠一个应用小程序,即可实现医院挂号、水电煤气缴费等民生事项“一站式办理”;通过24小时健康驿站,在家门口就能完成问诊取药……当前,数字化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众多智能化的应用场景正加速融入城市生活,但这还不是智慧城市的最终形态。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等四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化智慧城市发展 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从全领域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全方位增强城市数字化转型支撑等5个方面提出了13项具体举措,标志着我国智慧城市发展和城市数字化转型进入新阶段。

  回顾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历程,早在2014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八部委就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时隔10年,有关部门再次发布指导意见“升级版”,将更好地指导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建设。

  全域数字化转型能打破边界

  国家数据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荣辉介绍,一方面,我国的智慧城市发展还存在着城市一体化规划建设不足、产城协同联动不够、数据要素潜能尚未充分发掘、建设运营长效机制仍不健全等问题;另一方面,随着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发展,数据要素价值日益凸显,驱动我国智慧城市发展迈向“体系重构、质效提升”的全域数字化转型新阶段。

  这里的“全域数字化转型”,也是《指导意见》对智慧城市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国家数据局数字经济司司长吴晓宁解释,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就是要充分发挥数据基础资源和创新引擎作用,全面提升城市数字化转型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以数据融通、开发利用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运行全过程,整体重塑智慧城市技术架构、系统性变革城市管理流程、一体化推动产城深度融合,推进数字中国建设在城市全面落地。

  在中央财经大学数字经济融合创新发展中心主任陈端看来,当前,智慧城市发展的重点就是全域数字化转型。她提到,过去智慧城市的发展更侧重于智能信息系统驱动下的城市信息化硬件升级,比如5G网络建设等。此外,也更“条线”化,如农业、工业等不同领域会各自进行信息化建设。“这样的智慧城市,存在着行业主体分散、系统不同构、转型不同步等问题。”

  “而‘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能打破过去分散的主体边界和行业边界,构建线上、线下多元主体协同发展的数字化新生态。”在陈端看来,当下的智慧城市发展,更加注重整体性和系统性,强调产城融合,即城市经济、城市治理与社会公共服务的有机协同发展。“这是多年来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积累的综合成果,也是城市本位的数字化转型理念的体现。”

  如何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所长何宝宏认为要从6个方面发力,包括技术架构升级、产城深度融合、运营运维模式创新、制度规范和标准建设、加强安全和隐私保护、注重公众参与和满意度。

  在推进制度规范和标准建设上,何宝宏强调,要推进“适数化”制度创新,加快城市数字化转型规划设计、数据互操作、数字孪生、运营运维等标准规范研制。这也正契合了《指导意见》提到的“适数化”改革。

  为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指导意见》提出要推进适数化制度创新(即“适数化”改革)。国家数据局数字经济司副司长陆冬森介绍,“适数化”改革就是要消除阻碍城市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制度藩篱和堵点卡点,主动对不适应城市数字化转型的体制机制、组织架构、方式流程、手段工具进行变革重塑,推动跨领域、跨部门业务流程再造、规则重构、制度创新。而推动数据要素共享,则被认为是推进“适数化改革”的关键所在。

  寻找破局之道

  反观当前的一些智慧城市的发展,数据共享障碍依然突出。比如,不同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不互通,导致居民在办理跨部门事务时需要重复提交材料。“打破这一藩篱,需要建立统一的数据共享平台和相应的法律法规,确保数据能够在保护隐私的前提下得到有效利用。同时,还要推动建立统一的技术标准和协议,以提高不同系统和平台的互操作性。”何宝宏说。

  从各地数字化转型的探索中,能看到推进“适数化”改革已具备一定的实践基础。陆冬森举例说,比如,重庆市推进建设三级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对城市的治理网点、管理流程进行了系统性改造,带来新变化;再比如,北京市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快速响应市民需求,创新了“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在数据共享融通基础上,改革整合基层执法资源,以数字赋能增强基层治理力量。

  陆冬森表示,下一步,有关部门将加强顶层设计和基层创新相结合,充分发挥地方首创精神,探索央地协同推进数字化变革与制度创新,及时总结、复制、推广适数化成功经验,具备条件的,将推动其转化为全国性政策和制度。

  近年来,一些智慧城市运营运维缺乏可持续性、常陷入“重建设轻运营”陷阱等问题引起社会关注。对此,《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创新运营运维模式”。一方面,要加快建立数据运营、设施运营、服务运营的立体化运营体系;另一方面,要探索新型政企合作伙伴机制,推动政府、企业、科研智库和金融机构等组建城市数字化运营生态圈。同时,要在制度要求、管理流程、技术标准等方面,加快形成一体化、规范化的智慧城市运维体系,逐步推动“烟囱式碎片化运维”向“整体化运维”转变。

  “人才支撑相对落后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是智慧城市发展落入‘重建设轻运营’的重要原因。”对于推动智慧城市可持续发展,陈端建议,一方面,要瞄准过去已经存在的历史遗留问题及其深层根源,寻找破局之道;另一方面,要强化人才体系建设,注重高层次城市数字化转型人才的培养。同时,社会各方要强化培训,提高中低层次执行团队的视野和技能,与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大规划、大蓝图相匹配。

  智慧城市是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载体和抓手。日前发布的《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3年)》显示,2023年,我国数字经济保持稳健增长,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

  对于如何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国家数据局党组书记、局长刘烈宏在5月25日举行的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数字经济分论坛”上表示,要以深化数据要素高水平开发利用为主线,将数据要素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运行全过程,整体性重塑智慧城市技术架构、系统性变革城市管理流程、一体化推动产城深度融合,推动数字中国建设在城市全面落地。

责任编辑:白珂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