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向“新” 百余位专家为金融高质量发展建言
发稿时间:2024-05-20 20:33:00 作者:朱彩云 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朱彩云
一条广深高速,串起金融发展往事。5月19日,在深圳召开的中国人民大学首届深圳金融论坛上,原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尚福林提及不少参会嘉宾抵深后途经的广深高速路。
“这是国内第一条由粤港合作投资建设的高速公路项目,也是我国首次以项目抵押方式获得国际融资银团(银团是银行业进行联合放款的联合体,记者注)商业贷款的项目。”尚福林说,如今商业贷款等一些模式十分常见,但在当时是改革创新,甚至会引起争论。这位金融监管“老兵”说,金融改革就是这样一步步在创新发展。
从当前金融体系的结构性矛盾,到金融业如何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事关金融改革创新的一系列话题在这届论坛上得到热议,百余位政产学研专家为金融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戴相龙认为,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亟需建立和完善中国式现代金融体制,保持货币信贷供应适度有效,促进融资结构合理,围绕服务实体经济做好金融服务的“五篇大文章”。
“(当前)金融机构在服务模式、产品设计和风险评估等方面仍然有难度,产品服务难以精准对接科创企业的实际需求,无法有效满足其多元化的投资需求。”谈起当前金融体系的结构性矛盾,尚福林分析说,我国的银行体系在早期支持工业化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相对更适应传统的产业,对于轻资产、高投入、高风险的科创型企业,传统的融资方式显得力不从心,“这是我们金融市场的一个结构性问题,也是我们金融服务当中的一个短板。”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将“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首项政府工作任务。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是科技创新。”在尚福林看来,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必须要响应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求。他建议逐步建立结构合理、分工协作的金融市场体系,提升创新能力,释放市场活力,不断完善多样化、专业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创新金融产品与融资服务,充分发挥科技赋能的作用,提升金融服务的智能化、便捷化水平。
尚福林还提到,“传统的成本收入分析和风险识别方法,难以对新技术作出判断,单纯依靠财务报表和抵质押物很难作出投资或者信贷决策。”在尚福林看来,要有效应对新型生产力发展当中的风险挑战,金融机构必须具备更完善的风险管理。
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吴晓求也从科技和金融的关系出发,认为当前中国处在一个转型关键时期,科技创新是中国成为现代化国家的重要路径。
在他看来,现代金融和高科技具有内生性的耦合关系,之间具有高度基因上的匹配性。而金融强国中的“金融”指的是现代金融,现代金融核心和基石是资本市场。“因为资本市场既可以满足长期资本的融资需求,又能解决社会的财富管理和激励机制问题,还能合理引导资本流动。”吴晓求说。
自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首次提出金融强国目标以来,建设金融强国的路径、方案受多方关注与讨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被认为是建设金融强国的战略举措。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大力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
“建设金融强国,是一个艰难而伟大的目标。”吴晓求认为,中国在建设金融强国的进程中,既要遵循金融发展的一般逻辑与共性,比如货币国际化与金融体系的开放性,也要具备中国特色,兼具硬实力和软实力。
他进一步分析说,建设金融强国,一方面必须具备强大的、有竞争力、有创新能力的实体经济基础,为市场注入源源不断的、有成长性的资产;另一方面必须抓好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这三个关键环节。“市场化是改善中国金融结构的重要途径,也是中国实现金融强国的起点。”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重要内容,绿色金融正成为金融强国建设的重要发力点。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深圳排放权交易所副总经理、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金融联盟副秘书长林殷认为,发展新质生产力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特征,不仅涉及到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还包括对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绿色金融是绿色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保障。”
她结合深圳的实践说,无论是在政策、机制、产品和整个的生态层面,深圳都围绕新质生产力,对绿色金融作出部署,“整个绿色金融体系是一个大朋友圈的概念”。
“自央行等七部门2016年发布《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以来,中国的绿色金融就从无到有,从有到多,从弱到强,一路成长,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绿色金融市场。”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王文以气候投融资为例说,截至目前,我国已确定23个地方入选气候投融资试点,探索一批气候投融资发展模式,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
据多家机构初步测算,中国实现“双碳”目标所需投资大约在150万亿元至300万亿元人民币,这意味着未来中国每年在双碳领域平均投资3.75万亿元到7.5万亿元人民币。“在此大背景下,绿色金融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甚至可以称之为我国金融行业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引擎和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血脉。”王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