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线主持人: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夏青
实现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关键。近年来,我区各地结合区位优势、产业特点和群众实际需求,通过内培外引,鼓励各类企业在乡村设立工厂,让群众搭上产业发展快车,实现增收致富。让我们连线各地,一起感受乡村工厂里火热的生产景象。
假睫毛“翘”动新产业
连线人:英吉沙县融媒体中心 玉苏普江·艾比卜拉 阿卜杜威力·约麦尔
英吉沙县诚朗针织有限公司工人正加紧生产假睫毛。玉苏普江·艾比卜拉摄
4月初,笔者走进位于英吉沙县萨罕镇托万塔格瓦孜村的英吉沙县诚朗针织有限公司假睫毛生产车间,80余名女工正紧张有序地制作假睫毛,在她们的巧手下,一套套精致的假睫毛跃然眼前。
“工厂每天的产量在500套至800套,年计划产量80万套。这边制作好的假睫毛,送往乌恰镇那边的公司去定型,然后包装发货给广东的客户。”生产车间主管李广说。
英吉沙县诚朗针织有限公司于2023年4月7日注册,在萨罕镇、乌恰镇和克孜勒乡3个乡镇均有分部,直接带动就业350余人。公司主要经营针织或钩针编织物及其制品制造、针纺织品及原料销售、面料纺织加工、服装服饰制造等。
生产车间工人玛依热·木合塔尔说:“我主要负责假睫毛编排,前期参加培训很快就学会了,现在一天能轻松制作15套,加上产能奖和绩效奖,每月都有稳定收入。”
尽管假睫毛加工有一定的技术要求,但门槛却不高,加工的前几道工序只要掌握要领便可实现居家加工,这为周边群众就近就业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公司专门邀请技术老师过来给大家进行前期培训,有3天的实践操作时间,就可以完全独立生产。后期公司会加大投入,可以提供稳定就业岗位500个。”李广说。
下一步,萨罕镇将积极链接镇域内资源,发挥小微产业园优势,进一步拓岗位、促创业、提技能、强组织、优服务,让更多的群众日子越过越红火。
萨罕镇党委书记邓军说:“我们将结合村镇实际情况,依托镇小微产业园、乡村工厂这一稳定就业着力点,不断激发镇域各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生机和活力,使群众技能有提升、思想有收获、发展有潜力、就业有门路。”
近年来,英吉沙县不断优化营商环境,通过吸引各类企业入驻乡村,不断激发乡村工厂内生动力。截至目前,英吉沙县14个乡镇共有纺织服装企业10家,下设乡村工厂39家,这些工厂有效带动周边群众实现就近就业增收。
“茶叶村”向品牌化发展
连线人:墨玉县融媒体中心 乃比江·艾则孜 娜迪热·塔依尔
新疆医资豪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在研究配制新茶叶。乃比江·艾则孜摄
4月7日,走进墨玉县扎瓦镇巴夏克其村的新疆医资豪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玫瑰花香扑面而来,流水线上工人正加紧生产,确保订单按时交付。
该公司负责人迪丽达尔·克依木说:“这个月我们有个100万元的订单,工人正加班加点生产。”
2022年5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驻巴夏克其村工作队发挥专业优势,投资40万元建起工厂,在村里发展特色茶产业,解决群众就近就业的同时,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近年来,特色茶饮的市场份额持续增大,巴夏克其村把握商机引进设备,注册“医资豪”商标,采取“村集体+工厂+村民”模式,确定了原料种植、精深加工的发展方向,主打玫瑰花茶等茶产品。通过几年的努力,巴夏克其村已成为集种植、加工、包装、销售于一体的“茶叶村”。
“茶厂每年从农民手里收购几百万元的原料,下一步,我们将生产出更多品种的茶叶,向品牌化发展。”迪丽达尔说。
巴夏克其村第一书记冯廷虎说:“茶厂的建立对壮大村集体经济起到了很大的作用,2022年村集体经济增加了40万元,2023年增加了60万元,今年预计增加100万元。”
如今,巴夏克其村的村民对种植玫瑰花等作物的热情越来越高。村民不仅在自家庭院里种植,还积极参与到茶叶的加工和销售中。目前,在茶厂就业的村民有21人,后期预计就业人数增加到80人。
“村里对我们进行了技术培训,我掌握了做茶的技术,以前只会种地,现在各种机器都会操作。”村民苏麦热姆·如则艾提说。
巴夏克其村茶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为村民们提供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还带动了村集体经济的壮大和村级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昔日的传统农业村落,正在特色茶产业的道路上焕发出勃勃生机。
冯廷虎说:“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利用驻村工作队后盾单位的技术优势,进一步研发新产品。同时借助采购平台、各大超市、餐厅、抖音等平台向全国推销我们的产品。”
村集体年经营收入超千万元
连线人:玛纳斯县融媒体中心 朱文斌
在玛纳斯县包家店镇冬麦地村滴灌带厂生产车间,工人们在生产滴灌带。朱文斌摄
4月7日,在玛纳斯县包家店镇冬麦地村滴灌带厂生产车间,工人各司其职,开足马力生产滴灌带和农用地膜。
“我们回收废旧滴灌带和地膜,经过重新加工,再发放给农户使用,实现了废物利用,降低了农户种地成本,减少了环境污染。”冬麦地村党总支书记程付海说,目前,冬麦地村滴灌带厂年产滴灌带、水带10万卷,加厚地膜800吨,总产值超2200万元。
2019年,玛纳斯县全面推进“三位一体”改革工作,冬麦地村结合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改革,盘活村集体资金、资源、资产,按照“村集体+合作社+村民”的运作模式,将清理出的集体土地进行规模化种植,拓宽了村集体经济发展渠道。
“办企业要是搞得不好赔了,我们一分钱也拿不上,还不如分到农户头上去,装在自己腰包里,才觉得实在些。”听说村里要投资建厂,村民陈俊非常担心。把村集体好不容易攒下来的几百万元投资建厂,不仅村民有疑虑,对于村“两委”来说也有很大的压力。
村里筹备建滴灌带厂的那段时间,为了说服村民,程付海和村干部一方面马不停蹄地走访相关企业,做市场调研,另一方面挨家挨户上门给村民说明投资建设滴灌带厂的前景,最后大家的思想通了。
经过详细的市场调研,在村民们的支持下,2020年由冬麦地村牵头联合附近6个村投资的滴灌带厂正式投入生产,不仅保障了包家店镇18万亩耕地春耕生产农资需求,还解决了冬麦地村和附近村庄80多人就近就业。
由于市场行情好,滴灌带厂投产当年就实现了盈利。2022年,冬麦地村村集体经济年经营收入首次超过1000万元,成为玛纳斯县首个名副其实的“千万元村”。
“农闲我就在滴灌带厂务工,这里包吃包住,一个月工资7000多元,我挺满意的。”陈俊说,现在滴灌带厂用工中村民占到80%,技术员占到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