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自然资源部召开3月份例行新闻发布会。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贾骥业/摄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贾骥业 记者 李若一
在“一张图”上编规划、管规划的基础正在进一步夯实。
记者今天从自然资源部获悉,我国首次完成了全国683个城市城区范围确定,第一次实现了城市城区范围的空间化、定量化和精准化,这意味着未来我们城市的国土空间规划、城市体检评估等等工作,都将“有图可依”。
城区作为城市实际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功能覆盖的空间地域范围,是观察城市化发展演化趋势、研究城市化的基本空间单元。实现城市城区空间范围确定的标准化,是科学实施城市统计监测、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局二级巡视员王伟介绍,此次城市城区范围的确定,主要包含城区范围、城区实体地域两项数据性成果。
在城区范围方面。基于第三次国土调查数据,全国683个设市城市城区范围(城市化标准统计区)总面积为11.02万平方千米。城区范围,即城市化标准统计区范围,作为一定时期城乡划分和城市化地区边界,解决城市化空间结构分析“分母”的标准化问题,更新周期与全国国土调查、人口普查等保持一致,其间保持相对稳定。
在城区实体地域方面。基于2021年度国土变更调查数据,全国683个设市城市城区实体地域范围(实际建设区域)总面积为7.80万平方千米。城区实体地域,就是标准统计区范围内的实际建设区域,作为国土空间规划实施情况的年度监测数据,解决城市化空间结构分析“分子”的标准化问题。每年利用全国国土变更调查成果,对城市实际建设区域变化情况持续监测,保持“一年一更新”。
有关方面指出,长期以来,由于缺乏空间标准和相应监测手段,我国城市建成区面积主要依靠地方填报,各地对于“城区”统计口径理解不同,且没有对应到全国“一张图”的空间范围,一定程度影响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可比性等,给科学决策带来一定障碍。
划定城市城区有何作用?王伟表示,在城市城区范围基础上,可以对我国城市化国土空间问题进行多维度分析。比如,基于人口大数据的城区常住人口统计分析。目前,城区范围确定成果已应用到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实施监测、城市空间监测和体检评估、城市地价动态监测、沿海城市地面沉降监测等国土空间监测分析工作中,促进国土空间治理数字化转型。
“用好现在的成果,进一步叠加人口、用地、产权、产业等信息,可以对国家关注和学术界关心的一些命题有所响应。”王伟举例说,一是可以作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评估的重要底图,应用于国土空间规划城市体检评估,科学准确观察城市高质量发展程度,辅助城市发展战略和国土空间规划目标、方向、结构、布局的确定;二是可以支持城市自身发展水平的纵向比较和城市间发展水平的横向对比;三是可以为城乡人口统计提供基底范围;四是可以作为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的基础图件,支撑监测评估和检验规划实施效果。
但他也强调,目前的城区范围确定方法仍存在改进空间,考虑到与未来城市特点是否适应等因素,还需要不断在实践中加以完善。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3月27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