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吴欣宇 记者 孙山
熬夜加班、长期伏案、锻炼时间少……如今,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年轻人的亚健康问题越来越多,在办公室和家里,各种中医保健食饮、养生工具也越来越多。中医养生为什么越来越热?中医养生理念又给年轻人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改变?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对1000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3.1%的受访青年开始追求中医养生是因为“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大”,52.9%的受访青年觉得中医养生让自己的亚健康状态有所改善。
超六成受访青年追求中医养生是因为生活节奏快,压力大
在深圳上班的陈雪(化名)已经毕业一年多了。自从参加工作以来,她能明显感觉到自己的亚健康问题越来越多,精力恢复也很慢,“我上学的时候熬夜,补个觉很快能缓解过来,但是现在就不行,怎么补觉脸色都会很差,一整天都没精神”。陈雪觉得,正是各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让年轻人开始意识到养生的重要性,他们正在寻求一种既简单又科学的方法去做好日常身体管理。
“中医药文化传承了数千年,影响是持久而深远的。”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的霍俊彤觉得,近年来在疾病的预防和控制上,中医药的一些疗法效果显著,这让年轻人看到了健康管理的更多选择,也会更主动地去尝试了解中医药文化。
年轻人为什么开始追求中医了?数据显示,63.1%的受访青年觉得是因为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大,47.7%的受访青年表示中医知识的普及让年轻人对中医越来越感兴趣了,47.2%的受访青年认为这代表着年轻人健康管理意识的增强,还有44.5%的受访青年表示一体检全是病,亚健康问题越来越多。除此之外,中医养生相关产品与服务越来越丰富(37.7%)、对中华传统中医药文化认同度变高(25.5%)等也是受访青年认为年轻人追求中医养生的重要原因。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特色诊疗中心副主任范肃介绍,目前科室接触到的年轻来访者大多数处于亚健康的状态,常见的症状有疲劳、头晕、失眠,还有颈肩综合征(又称“办公室综合征”),另外还有一些因抵抗力下降导致的过敏、焦虑等等。
陈雪觉得,熬夜、不爱运动、爱吃油腻的外卖,是当前年轻人比较常见的不良生活习惯。“平时工作忙,下班回来了就想休息,很少能抽时间做饭或做其他事情。”
调查中,95.3%的受访青年有过不良生活习惯。其中,“熬夜晚睡,作息不规律”排在首位,占比达到了54.3%。52.7%的受访青年“沉迷网络,手机不离手”,52.5%的受访青年“长期伏案,坐姿不当”。另外,喜欢吃生冷或者油腻辛辣的食物(50.7%)、锻炼时间少(37.8%)、过度抽烟、喝酒等不良嗜好(27.5%)等也是受访青年身上常见的不良生活习惯。
亚健康状态让很多年轻人开始寻求中医的帮助,但目前仅限于养生调理的层面,真正身体出问题的时候,一些年轻人还是会优先选择去看西医。
来自山西的95后安津(化名)最近体检出了不少毛病,这让她很是发愁。她也考虑过用喝中药等方法调理身体,“但前提是身体没有太大问题”。
中医养生:让年轻人实现身心平衡
在北京交通大学读研三的陶胜自从接触中医养生之后,逐渐养成了一些健康的生活习惯,每隔两三天,他就会去跑一次步,平时也会饮茶,还会下意识地做一些有助身体健康的动作。
陈雪现在周末在家也会偶尔自己做饭。为了多喝水,她会主动泡一些花茶,“很多花茶确实还挺好喝的,让我感受到了喝水的快乐。”除此之外,她还会有意控制自己尽量不熬夜。
她觉得,中医养生“养”的不仅是身体,心理健康同样值得关注,“要懂得疗愈自己,少生气,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陈雪表示,兼顾身心,才算得上真正健康的生活方式。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中医肺病方向在读的博士研究生方晗语表示,中医药的理论并不是只能用在药、针灸或是穴位上,“中医药文化本身就有哲学的思想基底,是可以运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的。”
中医养生在哪些方面改变了年轻人的生活?调查显示,52.9%的受访青年觉得中医养生让自己的亚健康状态有所改善,47.8%的受访青年感觉自己的情绪越来越放松了,47.0%的受访青年表示自己更注意健康管理了,39.3%的受访青年觉得生活作息越来越规律了。除此之外,受访青年还表示自己心胸更开阔了(33.1%),病痛有所缓解,身体也更舒畅了(28.3%)。
范肃感觉,自从养生文化流行起来之后,年轻人更懂中医了,很多人甚至主动去学习穴位、艾灸等方面的知识,也会有自我推拿的意识。同时,在了解了中医养生相关理念之后,年轻人也更愿意早睡早起、规律饮食,并且用更符合自己体质的饮食来调理身体,“主要是从各方面来实现身心的平衡”。
霍俊彤表示,要更好地弘扬中医药文化,就要把青年人的喜好和中医药文化结合起来。他身边就有年轻人阅读中医药的书籍,从里面学习一些药膳,“我看有人做养生糕点做得不错,在朋友圈里面分享,我觉得这也是宣传中医药文化的一个窗口。”
受访者中,00后占13.1%,95后占23.2%,90后占38.0%,85后占25.7%。一线城市的受访者占33.6%,二线城市的占39.6%,三、四线城市的占22.4%,县城或城镇的占3.4%,农村的占1.0%。